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证,虽非危重疾病,却时常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引发或加重其他病证,如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长期顽固性失眠,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物的依赖。中医通过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常能有效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受到广泛欢迎。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被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其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导致的不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安寐。失眠的病机复杂,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这些病因导致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其中,心神失养及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是失眠的主要病机。
失眠的主要症状包括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表现为人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甚至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及深度质量的不够,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状。辨脏腑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治疗失眠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辅以安神定志。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方进行治疗。如心火偏亢者,宜清心泻火,宁心安神;肝郁化火者,宜清肝泻火,镇心安神;痰热内扰者,宜清化痰热,和中安神;胃气失和者,宜和胃化滞,宁心安神等。结合精神治疗,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也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不经常熬夜,睡前不饮浓茶、咖啡和抽烟等,对失眠的防治有重要作用。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喜恶有节,解除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也是提高治疗失眠效果的关键。
失眠的防治需综合调理,从多方面入手。通过物治疗、生活调整及精神调摄相结合的方式,常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仍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如需用,请遵照医嘱。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就医咨询。
分证论治
针对不同的证型,具体治疗方法和方如下所述。
1. 心火偏亢
治法: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方:朱砂安神丸(可买中成)。
2. 肝郁化火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龙胆泻肝汤(可买中成)。
3. 痰热内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黄连温胆汤。
4. 胃气失和
治法:和胃化滞,宁心安神。
方:保和丸(中成)。
5. 旺
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方: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中成)。
6. 心脾两虚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方:归脾汤(可买中成)。
7. 心胆气虚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