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见
在繁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富生活情感与理想色彩的节日,它承载着特别的意义。
,一个农耕文化的古国,其生产与生活都遵循大自然的节奏。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生活的规律与之相吻合。人们格外重视一年一轮、冬去春来的时刻——年。每当新年之际,人们都会释放对新一年的热望。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年文化和风俗。从腊八节开始,到正月十五,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形成了一整套年俗。我们打扫房屋,准备年货,贴上福字、春联等装饰品。随后便是重要的年夜饭时刻,还有拜年、逛庙会、玩社火、闹元宵等活动。整个节日就像一场盛大的生活庆典。
春节的文化深厚且多彩,其中三个主题尤为突出:团圆、祈福和迎春。
团圆,作为春节的首要主题,是人的共同梦想。虽然团圆也是中秋等节日的主题,但春节更加强调生命的更迭,对团圆的渴望尤为深刻。除夕之夜成为实现团圆的重要时刻。这种情感汇聚成腊月里的情感磁场,令人动容。每当看到春运期间回家的人们,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人心中如此深刻而感动。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够像春节一样调动如此多的人情和情感,凸显故乡和家庭的强大凝聚力。
“福”字成为春节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无论是大门上、吊钱上、窗花上还是礼盒上,处处可见“福”字的身影。吉祥的汉字很多,但一到春节,人们只对“福”字情有独钟。福代表着好事情和好运气。没有哪个字能像“福”字一样,如此强烈地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在传统农耕社会,春节作为新一年的开始,是对未来美好期待的开端,“祈福”便成为不可或缺的仪式。
广义上的春天是新生活的开始,因此祈福也包含了迎春的意味。迎春不仅是迎接新的开始,更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的体现。人们在春节期间呼唤春天、期待春天、迎接春天。门联被称为“春联”,酒被称为“春酒”,甚至在红纸写一个大字“春”,贴在大门上。这体现了人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哲学精神。
可以说,春节的这三个主题是精神情感的独特体现。
尽管近年来有人认为“年味儿淡了”,但经过仔细盘点我发现,从腊八到元宵,我们春节的一整套民俗依然存在。只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民俗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拜年方式的变化从登门拜年到电话、短信拜年,再到现在的微信拜年和短视频拜年。尽管年画的习俗可能减少了,但“福”字仍然是中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尽管祭灶的仪式难以见到,但灶王爷的形象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年货礼盒中。生肖文化与春节文化的结合使得生肖图案成为年节装饰品的新元素。
尽管民俗的形式在变化,但人们过年的心理需求却始终如一。因此我说,春节是人血液中不可或缺的节日。
那么我们能为春节做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积极普及相关知识。我曾写文章解释“福”字倒贴的真相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贴法,作为学者我们有责任讲清楚这些问题。我也一直在想为孩子们写一本节日读本,用文学的方式传达节日的文化之美,丰富他们的节日体验。我们还可以推动传统民俗文化与现活方式的更好结合。例如,针对现代房屋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研究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春联与现代大门结合,以及如何将吉祥图案与现代家庭装修风格相结合等。这需要更多年轻设计师的参与和创新思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从事非遗保护的年轻志愿者也在不断增加。
如今,春节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23年底,春节更是成为联合国的假日。我相信,春节的文化魅力将感染更多人,春节文化也将在未来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