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是一套根据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及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精心策划的教学方案。本节我们将以《月亮姑娘的衣裳》这一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为主线,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活动设计与时间安排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幼儿园的教育规律,并合理安排时间。对于教学活动时间的设定,不仅要根据课程的顺序来定,还要与季节更迭、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等)相结合,确保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为活动选取恰当的名称也十分重要。名称不仅要贴合教材中的原有命名,更要考虑到活动本身的特点和,尽量用简单、幼儿能够理解的词汇,使其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
二、活动目标的明确与制定
活动目标的制定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之一。目标需依据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各领域的发展目标,结合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来制定。活动目标的表述通常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三个方面,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要适宜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
例如,《月亮姑娘的衣裳》的活动目标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幽默;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词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等。
三、教学准备工作的全面规划
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涵盖了物质准备、环境布置、教师知识经验的储备等多方面内容。
在《月亮姑娘的衣裳》这一活动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教学挂图、教具等;环境上需要创设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环境;教师需要充分熟悉教材,准备相关的知识经验;还需要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对月亮的已有认知等。
四、活动过程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1)开始部分:通过猜谜语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任务。
(2)展开部分:首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月亮的不同形态;然后利用教具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接着让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录音;最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3)结束部分: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幼儿再接再厉,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月亮的奥秘。
五、活动的延续与创新
活动的延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延续,更是知识的拓展和幼儿兴趣的延伸。例如,《月亮姑娘的衣裳》可以通过引导幼儿阅读更多与月亮相关的故事来加深他们对月亮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月亮服装”,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