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阳光照耀下的路夜市一角,展现出独特的后备厢集市景象。罗婕 摄
每天的黄昏时刻,25岁的阿文都会驾驶他那辆红白相间的改装面包车,缓缓驶入南宁市青秀区的绿地广场。安置好冰柜和桌椅后,他便悠然自得地等待着顾客的光临。当夜幕低垂,他会与友人围坐在车旁,伴随着夏夜的微风和悠扬的音乐,畅谈生活。后备厢集市内,灯光闪烁,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经过装饰或改装的私家车辆,低廉的摊位费,以及蛋糕、酒水、衣服饰品等门槛较低的项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加入。这种一时间风靡全国的创业模式究竟能走多远?是否真如有些人所说不过是“高级的地摊”?让我们一起探究其背后的故事。
生活与梦想齐飞
没有顾客时,丹和小黑在后备厢旁聊天打发时间,他们的日常在徐凡的镜头下显得格外轻松。受影响,吕多多的实体酒吧生意受挫,她转战南宁市的后备厢酒吧市场。
在路夜市,吕多多的后备厢酒吧独具特色。粉色霓虹灯下,她的灯光将车内摆满的各种酒水饮品和精致的玻璃酒具映照得晶莹剔透。装饰灯在黑夜中闪烁,为这个移动的酒吧增添了浪漫氛围。不时路过的行人都会在她的车前驻足打卡。
覃莹莹则利用汽车后备厢摆摊创业,她的蛋糕摊虽简陋,却充满了生活的温馨。而农秋莹和她的朋友则将这里当作夜晚的消遣场所,她们在这儿品茗、聊天、打牌,享受着与城市喧嚣不同的宁静。
年轻人面向市场的创业新潮
在路夜市,后备厢摊点前的顾客络绎不绝。这里了95后创业者罗志勇的饮品店。他将一辆皮卡车的敞开式货车车厢改装成了一个灯光舞台,每当有顾客光临,他的拍档便会在舞台上演唱歌曲。这里的主要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享受生活。
何帆是南宁市最早运营后备厢集市的先驱者。他引进这种形式,并做了些改良,除了保留物物交换的传统,还增加了小表演、通关游戏、活动等,以增加消费者的互动体验。
何帆认为后备厢集市是年轻的创业者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一种商业模式。每辆车都是一个小的流量体,要想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从外观呈现到经营项目、售卖的产品、营销方式都需新颖有趣。
后备厢创业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后备厢创业看似美好,但想要以此养家糊口并不容易。天气、人流、竞争都是经营者需要面对的挑战。飞飞的移动咖啡车在炎热的夏季曾因人流量减少而面临销量下降的困境。甜女士则在路夜市面临商家同质化竞争的压力,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继续在这里经营。
阿文虽然将后备厢创业当作副业消遣,但每天准备原料的付出却难以换回满意的回报。他深知,要想以此为生几乎不可能。
何帆也认为后备厢集市作为一种舶来品,与我国的消费文化有一定差异。如何平衡高端与平民化,如何持续吸引消费者,都是他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后备厢集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它不仅是一种创业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梦想的体现。尽管面临挑战和竞争压力,但只要充满激情和创新精神,就一定能在这个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记者 谢洋 实习生 徐凡 罗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