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水产界的今日潮流中,有一种鱼正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那就是无刺且食用便捷的巴沙鱼。关于巴沙鱼的讨论,总不乏一些质疑之声,是否真的存在某些误解呢?
巴沙鱼,原产于东南亚的湄公河流域,现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淡水鱼类。它是鲶鱼中的一员,学名叫做博氏巨鲶。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进口巴沙鱼大部分来源于越南湄公河的养殖区,而国内也在积极尝试开展巴沙鱼的养殖工作。
在日常购买中,巴沙鱼时常与龙利鱼被混淆。除了因为两者肉质相似外,还在于经过切割后难以分辨。虽然二者在外形上稍有差异,但在活鱼状态下则相对容易辨识。不法商家有时为了利益驱使,会将成本较低的巴沙鱼冒充龙利鱼销售给消费者,这无疑是一种欺诈行为。
关于巴沙鱼是否“脏”的问题,民间一直存在误解。很多人认为鲶鱼类都是靠摄食粪便和垃圾长大,巴沙鱼亦不例外。这种观念并不准确。巴沙鱼的生存环境才是决定其“干净”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正规超市中销售的巴沙鱼均为人工养殖而来。这些养殖场为鱼类提供清洁的水源和营养丰富的饲料,养殖者自然希望鱼儿健康成长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巴沙鱼并不可能在充满垃圾的臭水沟中觅食。
巴沙鱼的主产区位于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虽然有人担忧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可能导致鱼体内重金属汞超标,但事实上,越南已开始对湄公河流域的环境进行治理,并严格管控养殖过程。出口到我国的巴沙鱼都要经过我国的严格检测,确保其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巴沙鱼不仅食用方便,还拥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其他鱼类一样,它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值得一提的是,其腹有三块较大的游离脂肪块,这也是它得名“巴沙鱼”的原因之一。“巴沙”在越南语中意为“三块脂肪鱼”。这使得巴沙鱼在价格亲民的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