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与一位新来的工艺工程师交流,发现他的经验相当丰富,已经在行业内工作了三年并担任组长一职,领导过最多七名助理工程师。在深入交谈中,我发现他在制程能力分析、六西格玛中的质量工具以及MInitab等方面的知识似乎有所欠缺,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我们都是工艺工程师,希望后来加入的同仁们能够多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迎接更多的挑战。
作为一名工艺工程师,我时刻关注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并经常使用一些质量工具来提高效率。虽然有时候可能会有人认为工艺工程师的职能过于宽泛,但我们认为自身的职责不仅仅是维护现状,还有成长的愿望。我们渴望不断提升自己,迎接更高的挑战。
接下来,我想谈谈关于Cpk、Cp和Ca公式的应用。这些公式在工艺工程师的工作中非常重要。CPK的概念、意义、原理和公式虽然基础,但其应用却十分广泛。掌握这些公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制程能力,提高分析速度。
举个例子,假设某工序设备生产了一批产品,经过质量抽样测试,我们需要根据测试数据对该工序的制程能力进行评估。解析这一过程时,我们可以根据CPK、Cp和Ca的值来进行分析。如果CPK小于一般要求的1.33,说明制程能力不足。这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是准度问题还是集中度问题。Cp值可以告诉我们样品的集中度情况,而Cpl和Cpu则可以反映样本均值与目标均值之间的准度情况。通过Ca也可以判断准度是否足够。
最终结论可能表明该工序制程能力不足,但产品参数分布较为集中,导致制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样本均值与目标中心值偏差较大。改善这种情况的方法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使产品参数均值向中心靠拢。特别要注意Cpl和Cpu的值,以确定样本均值是偏向规格下限还是上限,并据此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