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运用故事的形式书写评语,不仅因为这是我的写作专长,更因为这是我独特的教学策略。
在去年9月,我首次担任一年级班,面对五十多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我曾一度感到手足无措。但我知道,我的故事天赋能派上用场。于是,我根据绘本故事进行改编或自行创作,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五花八门的情节,轻松地将故事娓娓道来。
孩子们对故事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以他们为主角的故事。无论是训练排队还是教导他们如何吃饭,我都会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减少了吼叫和呵斥,也让那些常规训练变得充满乐趣。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创作《最胖的书虫》这个故事。以班里热爱阅读的学生为原型,我编织了一个关于“书虫变胖”的有趣故事。孩子们对这个故事爱不释手,甚至有时会要求我重复播放音频。令我惊喜的是,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们养成了阅读习惯,还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契机。我们固定了班级共读时间,每天早上师生共读的场景在班级中不断上演。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带着他们回味这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他们的趣事,边讲边笑、边绘边写,于是就有了《十四班鲜事多》的故事集。在这个小册子里,他们找到了快乐、看到了成长。
通过这些故事,岁月仿佛变得温润而柔和。我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找到了从容,与学生们的交往也变得更加自然和融洽。
到了期末写评语的时候,我总会问学生们是否喜欢这份评语。过去我教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会顾全我的感受而说喜欢。但现在我明白,评语不仅仅是写给学生看的,也是给家长看的。我尝试着将书中人物、景点、榜样人物融入学生的评语中,或以日记的形式写评语。这样不仅增加了评语的新鲜感和变化性,也让学生们更加喜欢。
我深知评语的功能不会因为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在学期初我就开始考虑整个学期的班工作思路,包括期末评语。我决定用故事的形式来写评语,为每个学生创作一份具有专属感的评语。
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在班里做了一个小调查。当我将写好的故事性评语讲给学生们听时,他们几乎都表示喜欢。这让我意识到,在故事中听到自己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对于评语的故事性写法,我曾犹豫不决是使用简单的第三人称叙事性语言还是具有画面感的故事性语言。但当我想象到学生们欢快的反应时,我决定不仅要写,还要用第一人称来写。我要给他们写一本评语故事集。
在创作评语故事时,我不仅注重对学生表现的鉴定,更注重通过故事传递正能量。我利用教室的桌椅、黑板、课本等物品以及学校的一草一木作为素材,将这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物品变成了我评语故事的元素。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也让他们的成长得到了见证。
当我向我的导师提起我的想法时,他非常支持并表示这样的评语适合全家人一起读。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做法。当学生们带着这份评语回家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兴致盎然地阅读、谈论着这份充满故事的评语时那动人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教师报》即将在2025年01月01日的第9版上刊登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