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键作业流程
关键作业流程是指对产品品质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工作步骤。【参照GJB1405标准4.1】关键作业流程包括:
1. 通过特定工艺形成关键或重要特性的过程;
2. 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出现偏差的过程;
3. 对外购的关键件和重要件进行验收的过程。
二、特殊作业流程
【参照GJB1405A标准】“特殊作业流程”指的是那些直观上不易察觉、不易测量或无法经济地测量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而根据ISO9000标准和AS9100宇航质量管理标准,特殊作业流程是指那些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无法通过后续的或测量来验证的流程。这类流程通常被称为“特殊作业流程”。
特殊作业流程的特点是:
a) 产品质量无法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控来验证;
b) 产品质量需要通过性试验或复杂昂贵的方法来测量,或只能进行间接监控;
c) 仅在产品使用或交付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显现。
典型的特殊作业流程包括化学、冶金、生物、光学、电子、焊接、热处理等。常见的如表面处理、预氧化过程、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胶接过程、电镀、涂漆、塑料制造、铸造、锻造、压铸、粘结等。
三、关键作业流程的控制
对于关键作业流程的运行,应实施以下控制措施,对人员、设备及计量、物料、工艺方法、操作环境、检测检验等方面进行全面管控:
1. 操作人员和检验员需持有“资格证”方可上岗;
2. 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需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认可,检测和计量需经检定合格;
3. 加工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需经检验或验证合格;
4. 设计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范需经过审批,并在关键流程处加盖标记,严格控制其更改;
5. 确保加工环境符合要求;
6. 在关键作业现场醒目处标识“关键流程”,严格控制调节点;
7. 实行“三定”原则,即定人员、定设备、定方法;
8. 对产品的关键特性进行严格的和测量,实施首件专检和全数检验;
9. 适当使用SPC统计技术进行过程控制;
10. 一旦发现关键作业流程的加工质量不合格,应立即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
四、特殊作业流程的控制
对于特殊作业流程的运行,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 操作人员和检验员均需持有“资格证”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2. 所有相关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和检验规范需加盖“特殊过程”标记,并严格控制其更改;
3. 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需经严格鉴定并认可,检测设备也需经过检定合格;
4. 使用的原材料需经检验或验证合格;
5. 确保加工环境如温度、湿度、清洁度等符合要求;
6. 在特殊作业现场明显位置标示“特殊过程”,设立控制点并加强监控;
7. 同样实行“三定”原则;
8. 操作人员需对过程参数进行连续和测量,记录规范,并由检验员签字认可;
9. 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严格的和测量,实施首件专检;
10. 一旦发现加工质量问题,应立即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
几点补充说明:
1. 当前在特殊作业流程的确认和控制上存在识别不准确和确认不充分的问题。
2. 准确识别特殊过程是确认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质量特性的划分和相关标准提出了特殊过程识别的原则。
3. 应适当界定特殊过程的区域,以便于确认工作。
4. 需要对特殊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进行确认,通常通过抽样验证产品来实现。
5. 在特殊过程的评审和批准准则中,关键是确定需要验证的过程特性和合格评定水平。如何将产品的实际质量特性准确转换为代用质量特性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