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车厘子的运送至我国,绝大部分情形下选择海运,仅有极少部分通过空运。从智利港口启程的水果船,通常需跨越漫长的20多天才能抵达我国港口。(也存在快速直达的轮船,其所需时间可能较短,但在此处我们不作深入探讨。)
回溯过往,我们曾撰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果品之选——智利车厘子》,这篇文章激起了大众的热烈讨论和关注。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阐述智利车厘子如何修炼其"不败之身",即其运输与保鲜的奥秘。
在水果的采后处理中,保鲜技术是重中之重。水果的保鲜期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采后处理是否及时、处理方式是否得当。
车厘子的采后处理流程包含预冷、消毒和分拣等环节。无论在智利还是我国,当车厘子成熟时,其所在地的气温往往较高。预冷的目的就是降低车厘子的田间热,使其温度降至接近1℃。
通过降低温度,可以减缓车厘子的呼吸作用和代谢速度。关于温度与呼吸速率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初中生物课本中回顾相关知识。
在预冷的为了确保卫生和安全,会进行消毒处理。此时会添加食品消毒剂和杀菌剂,其中常用的杀菌剂多为酸性溶液。
随后是分拣环节,将损坏的果实剔除,对不同大小的果实进行分级。这些处理流程大多在类似流水线的大车间中完成,主要依靠机器而工。
经过上述流程后,车厘子便完成了采后处理的主要步骤。接下来便是存入库中。
在国内,完成预冷分拣的车厘子通常会被送入气调库。气调库是在冷库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气体成分的设施。通过控制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氧气浓度以及乙烯浓度等参数,实现对车厘子呼吸作用的精准控制。
在海上货运船舱中,智利车厘子被装在冷藏集装箱内。这些集装箱不仅保持低温,还进行气调处理,与国内的气调库原理相似。
在冷藏集装箱中,车厘子开始了漫长的航行之旅。经过20多天的航行后,它们抵达我国港口。
为了进一步延长车厘子的保鲜期,其包装箱内还会使用包装袋进行气调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增加包装袋内的氮气含量来减少氧气含量,从而延长车厘子的保鲜时间。
那么智利车厘子从港口运输到全国各地靠的是什么呢?其实靠的是现代物流的力量和天时地利。而在我国的冬天里,即使不在冰箱中也能较长时间保持其品质。
这里得益于冬天的低气温环境降低了储存和运输成本。与此相较于我国的本土大樱桃来说,进口车厘子因卓越的保鲜工艺而在货架上的寿命更长。
这其中除了气候因素外,还有品种的选择。智利海运的车厘子往往选择皮厚肉硬的品种如桑提娜等。这样的品种更耐贮藏和运输。
比如对于黄蜜大樱桃或小樱桃这样的品种而言其储存效果将相对不佳而一个优良的水果品种在市场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贮藏性能如红富士苹果之所以如此普遍正是因为其能长时间贮藏。
在商品化栽培的背景下无论是何种水果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流程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大宗水果的销售并不像人们想象那样直接从地里摘下装箱发货。大部分果品都需要经过采后处理、贮藏和物流分发等环节。
除了车厘子外其他果品的保鲜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柑橘类水果常常在外皮打蜡以锁住水分延长货架寿命。
此外还有更先进但成本较高的保鲜手段如“保鲜贴膜”以及对于后熟型水果如芒果、猕猴桃的“提前采摘”式保鲜方法等。
最后提醒大家我们之前还写过一篇关于水果打蜡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再次查阅了解更多关于水果保鲜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