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蔡明
12月21日,冬至佳节。
在浙江,人们有独特的饮食习俗。除了北方人钟爱饺子,南方人偏爱汤圆外,我们浙江人则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选择,如白糖年糕、番薯汤果、桂圆烧蛋以及擂圆等美食。
古诗人杜甫曾以诗咏赞“冬至的来临预示着春天的再生”。诗中提到的冬至,作为四时八节中的重要一节,在古代民间有“冬至比年节还要重要”的说法。每逢无论身在何处的浙江人,都会纷纷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除了美食之外,他们还会参与各种有趣的习俗活动。
古人的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为文雅且有趣的莫过于绘制“九九消寒图”。这种习俗并不简单。
冬至的习俗中,最为引人入胜的便是绘制“数九图”。其形式多样,有文字式、圆圈式,以及梅花图式等。
例如,“写九”习俗便是通过书写来数九。具体而言,选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日开始,每天按顺序填充一笔,每过一九便填好一个字,直至填完所有字,春天便来临了,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完成了。除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古人还创作了许多类似的句子,如“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柔柳轻盈香茗迎春归”等。
在古人的习俗中,可能觉得每日仅写一笔过于单调,因此他们常在笔画内用其他颜色小字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等。
如在“头九”的第一天,即在“亭”字的第一笔点内记录:“今日风和日丽”;第二天第二笔横则记录:“晴暖有风,日子宜人”;第三天第三笔竖则记录:“晴空万里,暖日当头”……这些记录中包含了风、雾、日、月、温度等信息,显得十分奇妙。
还有人们通过绘制梅花来进行“数九”。据明代刘侗和于奕正所著的历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记载,人们在冬至日画一枝梅花,共有九朵花瓣,每朵花瓣九笔,总共八十一笔。每天用红笔染一笔花瓣,待全部染完时,“九九消寒图”便完成了,春天也随之到来,这就是俗称的“画梅数九”。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视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