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喵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条关于轮胎的动态,随即有朋友提醒他,指出他车上的轮胎已经出现了不少裂纹,建议他尽快更换。这不禁让人好奇,喵哥这辆老花冠的轮胎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事实上,喵哥的这套轮胎是2018年双十一期间购买的,当时一次性换了四条马牌轮胎。按照常理,这些轮胎应该还不算老,怎么才用了两年多就出现了这么多裂痕呢?这种现象是否会影响驾驶安全,究竟是该更换,还是可以继续使用呢?今天,喵哥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轮胎更换的那些事。
判断是否需要更换轮胎,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轮胎的磨损程度。轮胎属于橡胶制品,橡胶材质天生具有老化的特性,即使不使用,放置时间一长,它也会逐渐失去弹性,开始出现各种老化现象。尤其是在长期于外界环境中的轮胎,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老化速度会大大加快。我们通常能通过几个显著的迹象来判断轮胎是否老化,比如轮胎表面光泽消失,橡胶的弹性下降,轮胎表面出现小裂纹、剥离或脱落等,所有这些都表明轮胎的橡胶材质已经开始老化。
很多车主会根据轮胎的使用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对于一般的家用车来说,年均行驶公里数通常不多,很多车主会选择在轮胎使用到5到6年的时候就进行更换。喵哥的老花冠才用了两年就出现裂纹的情况,确实让人有些疑惑。实际上,绝大多数轮胎在正常使用两到三年后,都会开始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纹。这并不代表轮胎就已经不能使用了,实际上,这种现象是轮胎进入老化的第一个阶段,通常不会影响到轮胎的正常使用。
当轮胎使用到两三年的时候,橡胶的弹性会逐渐减弱,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微小的裂纹。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摩擦和环境影响下,橡胶的表层会逐渐变干,产生细微裂纹。特别是一些工业区或环境恶劣的地方,比如酸雨较多的地区或盐碱地附近,轮胎的老化速度会加快。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裂纹仅存在于轮胎表面,并没有深入到轮胎的结构层次,因此不会对轮胎的安全性和气密性产生严重影响。
如果轮胎不仅出现了细小的裂纹,还伴随有橡胶大块剥离的现象,那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曾经有品牌轮胎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加入了一些回收材料,导致轮胎在使用两三年后,出现了橡胶大面积剥离的现象。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正常的老化所致,而是产品质量存在缺陷。在这种情况下,车主可以联系轮胎生产商,要求进行赔偿或更换。
对于大多数车主而言,轮胎出现小裂纹并不意味着轮胎已经不能再使用,尤其是在正常使用两三年的情况下,细小的裂纹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轮胎的老化较为严重,出现了橡胶剥离或严重磨损,那就需要提前更换了,毕竟这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