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章
近期有风声透露,英伟达即将推出全新的RTX50系列游戏显卡的高端型号。因市场垄断,RTX50系列显卡价格预计将再度上扬。尤其是RTX5090D显卡,经过溢价后售价可能接近2万元,无疑是一款面向极少数高端玩家的奢侈品。而次旗舰的RTX5080规格虽有所降低,但价格同样不菲,超出普通消费者的预算。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10年前的旗舰配置,看看那时的硬件巅峰是如何的。
【2】十年前的旗舰配置概览——2014年的主流平台
时光回到2014年,那时的英特尔处理器市场正流行着酷睿i系列的第四代Haswell架构,其中旗舰级的CPU如i7-4770K和i7-4790K以其强大的性能脱颖而出。这两款CPU的价格大约在2500元左右,与当时的8系列和9系列主板配套使用。当时受到广大玩家喜爱的还有E3-1230V3和E3-1231V3处理器。
在处理器市场上,拆机的i7-4770K和i7-4790K价格分别在200元和300元左右,两者性能差异不大。而二手拆机的E3-1230/1231V3价格仅为80元左右,性价比极高。
当时的主板市场上,Haswell和Broadwell架构的处理器因集成电压控制模块而较大,但对主板供电的要求却相对较低,因此主板价格相对较低。如今二手市场上Z87、H97等主板的价格大约在90到180元之间。
而在显卡方面,英伟达在2014年推出了GTX Titan Black和GTX Titan Z两款旗舰级游戏显卡。它们的首发价格分别为7999元和21999元。这也让人们见识到了高端显卡的价格水平。放到今天来看,其价格定位与当下的RTX40系列相当。目前市场上GTX Titan Black的价格在400元到600元之间,而GTX Titan Z则较为稀缺。
那时的固态硬盘也开始逐渐普及,市场上主流的固态容量在60GB到256GB之间。诸如三星840EVO、三星850PRO、浦科特M6 Pro等型号都是当时的主流选择。这些固态硬盘均为SATA接口。当时的三星840EVO因其高热度也催生了大量的假货。NGFF接口(后来的M.2接口)开始逐渐出现,而mSATA接口则主要用于工控机和笔记本中。
【3】怀旧配置参考
除了CPU、主板、显卡外,其他配件如散热器、SSD、机箱、电源等也有其独特之处。九州风神的玄冰400虽然是一款老型号散热器,但市面上销售的都是最新的V5版本。当时的高端玩家可能会为旗舰4核CPU搭配高端的一体式水冷,如九州风神船长的240一体式水冷。现在的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的选择,但在那个时代,那是他们的追求。
内存方面,可能是金士顿、芝奇等品牌的DDR3马甲条。而在机箱方面,NZXT恩杰、迎广等品牌推出了高颜值的侧透机箱,是早期游戏玩家的选择。电源方面,航嘉、海韵、振华等品牌仍然占据主流市场。那时的电源选择即便在现在来看,也能支持高端的硬件配置。例如海盗船的RM650X,在那个时候是一款万元标配的电源,而现在其性能足以支持i7-14700F+RTX4070的组合。
这样的怀旧之旅让我们看到了硬件发展的历程,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