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哪些

2025-03-2519:15:00综合百科3

三、小学数学教材的核心编写特点

根据新课程和教育大纲的理念和要求,同时借鉴各种版本教材的成功经验,考虑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以及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展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 知识整合与儿童认知规律相结合

根据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联系性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对数学内容的整合,共分为六册,约四十个单元,约四百五十课时。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在学习中形成有序、严密的知识结构。

2. 现实情境与学生探索相结合

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呈现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特点如下:

情景引导: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迁移学习: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提供探索事物同一性和相似性的机会,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探索解决方法。

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事物的基本属性。

3.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教材在探索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引导-发现-探索-归纳-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元化、科学化的学习方式。

4. 作业设计丰富多样

作业设计中体现了夯实基础与培养思维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包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合作与交流能力等,并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设计了小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 充分的交流学习时间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学习活动时间,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体系。在探索活动中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6. 教育网络整合

教材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教育目标统一、教育内容衔接、教育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教育网络。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目标,培养科学的教育方法。

7. 减轻课业负担

在编写教材时,充分考虑了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从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联系性出发,采用“探索发现法”学习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学习内容,仅需要约450个课时,相较于现行教育大纲要求大大减少了课时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并且不留家庭书面作业,让学生快乐成长。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