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中广泛讨论着一种名为“还阳卧”的流行睡姿。
“还阳卧”要求身体自然平躺,使髋关节放松,两脚心相贴,双腿向外侧展开并尽量贴近床面。通过配合正确的呼吸方式,此姿势有助于身体吸收更多氧气,促进身体健康。它是中医养生中的一种锻炼方法。
有的网友表示执行此动作后感到十分舒适,但也有网友反映执行后下肢出现“瘫痪感”,甚至有网友因髋关节(“大胯”)疼痛而无法完成此动作。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还阳卧”的背后含义。
“还阳卧”的姿势与医学检查中常用的髋关节影像检查姿势——蛙式位颇为相似。蛙式位要求患者仰卧,双腿屈膝约45度,并尽可能向外伸展贴在床面上,整体姿势如仰面朝天的青蛙,因此得名。
蛙式位常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同时也是检查股骨头、双髋臼正位、双侧股骨颈上部及侧位等部位是否出现病变的重要手段。
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属于典型的球窝关节。
正常的髋关节活动范围包括:
- 前屈(抬腿):正常范围是0-135°;
- 后伸(伸腿):正常范围是0-20°;
- 外展(外侧抬腿):正常范围是0-60°;
- 内收(夹腿):正常范围是0-40°;
- 内旋和外旋(脚尖转动):正常范围均为0-45°。
当髋关节出现病变,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或脱位时,各方向的活动范围将受限。这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完成“还阳卧”动作或执行时产生疼痛。
在“还阳卧”的姿势中,髋关节处于屈曲、外展、外旋的状态,这会使髋关节(“大胯”)处于一种“内收”的状态。
虽然短时间这样不会造成太大问题,但若长时间保持此姿势入睡,如“还阳卧”,可能会因股骨头与髋臼间的压力增高而导致软骨或盂唇损伤。髋关节周围的神管若长时间处于屈曲牵拉状态,可能引痹、下肢血液循环受阻等病理变化。
简而言之,长时间维持“还阳卧”可能会对“大胯”造成伤害,因此不建议以此姿势入睡。
对于保护关节健康而言,睡姿的选择至关重要。
平躺睡姿:平躺能使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减轻颈椎和脊椎的压力,因此被广泛推崇。
侧躺睡姿:侧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关节压力相对较小。可以选择膝后窝垫软垫,以减轻膝盖和髋关节的压力。
趴睡睡姿:虽然可能导致颈椎和腰椎受到,因此不推荐长期使用。
总体而言,平躺和侧躺是对关节较为友好的睡姿。但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睡姿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无论是哪种睡姿,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都不利于健康。入睡后大多数人很难掌控自己的睡姿。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合适的枕头尤为重要。
正确理解和尝试“还阳卧”可能为部分人带来益处,但错误的尝试可能适得其反。不妨现在尝试做一下这个动作,若能轻松完成,说明您的髋关节状况良好。若无法完成或出现疼痛,应避免此动作或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