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大地回暖、春意盎然之际,灵动的燕子就在人家屋檐旁、公园池塘边飞舞,为大自然增添一抹生机。它们婉转的、优美的姿态,无不令人心生欢喜。
回想起儿时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燕子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即使离家再远,它们也会归来寻觅旧时的记忆。人们也深爱着燕子,常常为它们保留着屋檐下的燕巢。
燕子也是古代诗人墨客眼中的一种美好意象。在诗词中,燕子常常被用来表达惜春悲秋的情感,寄托诗人的相思之情,同时也能暗喻离别之愁和世事变迁。例如,杜牧的“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李白以飞燕写离别的诗句,以及韦应物表达季节更替的感慨。
古诗词中,燕子也常被用来传达爱情和相思之情。如林黛玉的葬花词中,用燕子来预示宝黛之间的情缘。燕子也常被用来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之情,如周邦彦的词中,燕子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兴衰变迁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描写燕子的古诗词分享:
《破阵子》中晏殊描绘了燕子归来的时节,高楼昨夜西风的景象。
《燕子来舟中作》中杜甫描述了燕子衔泥筑巢的情景。
《蝶恋花·春景》中苏轼用燕子飞时的景象,描绘了春日的美好。
其他如李商隐、张炎、欧阳修等诗人的作品中,也都以燕子为意象,抒发了各自的情怀。
《浪淘沙·其四》中刘禹锡以燕子与狂夫的对比,表达了流连忘返的情感。而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则以燕子旧巢无觅处,表现了飘泊之感,同时寓含家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