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茕茕孑立
【成语拼音】:qióng qióng jié lì
【出处】
该成语源于西晋名士李密所著的《陈情表》。在文中,他以此词语形容了自己因无人相助,生活孤苦无依的状态。
【成语意思】
茕茕孑立,意味着孤独无依,形容一个人在世间孤立无援,无亲无故,生活境况十分凄凉。
【近义词】孤苦伶仃、举目无亲
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的孤独无依,与茕茕孑立有异曲同工之妙。
【反义词】四世同堂
与之相反,四世同堂形容家族和睦,子孙满堂,与茕茕孑立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成语故事】
李密自幼便遭遇了不幸的命运。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便无人问津。幸得祖母刘氏的抚养,他才得以长大。他的才学渐渐显露,因文章出色而有了名气。晋武帝为了笼络旧臣,征召李密入朝为官。因需要尽孝祖母刘氏,他上表陈情,推辞不去。在《陈情表》中,他描述了祖母年老体衰,自己形影相吊的困境。他表达了自责和哀戚之情,诉说他的困境并请求皇帝允许他终养祖母。晋武帝读了表文后深受感动,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段历史中的感人情节让茕茕孑立这一成语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