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塞腰鼓》的赏析
在我国的西北黄土高原上,安塞腰鼓以其的舞蹈姿态被誉为“天下第一鼓”。面对这激越的舞蹈,人们无不为之动容,感叹其美、好、精彩。要我们用文字去细致描绘这舞蹈的魅力,却似乎言辞有限,难以尽述。那么,就让我们一同领略这篇课文——《安塞腰鼓》,并欣赏章作家的精妙笔触吧。
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人氏。他是当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学界,作品包括《黄土情》、《纤丽的阳光》等,其中《羊想云彩》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此篇选自《日报》,时间定格在1986年10月3日。那时的祖国在开放的浪潮中焕发新生,而章先生也远离家乡,身处省城,脑海中仍不时浮现安塞腰鼓那震撼人心的壮丽景象,耳畔仿佛回响着黄土高原上那沉默中爆发的鼓点声。面对祖国的新貌,他深感“安塞腰鼓”不仅代表了陕北黄土地的地域文化,更已然成为坚毅、昂扬精神的象征。于是,他决定通过“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意象,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的审美理解,以及对黄土地上人们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文章结构上,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描绘了打鼓前的静谧氛围,为下文的描述积蓄力量。
第二部分(第5-27段):详细描述了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将其赞誉为生命和力量的颂歌。
第三部分(第28-30段):鼓声戛然而止,与开篇形成呼应。以静衬动,写人们沉醉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心境、意境之中,突显其强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