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起源何在?古人云,时间自天而降,故常称其为天时。天有阴阳之变,地有寒暑之别,日有春夏之序,人有仁义之行,如此便形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天时观念。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向我们揭示,生命的学习需顺应天赐的时光。人生历程中有着“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阶段划分。时间即是生命,时间也是你的命运,二者交织,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时运。
那么,除了天时,地利又给我们带来了何种启示呢?《易经》为人生精准地描绘了六个阶段的智慧:“潜龙勿用,现龙展翼,惕龙警醒,跃龙深渊,飞龙,亢龙有悔”。每一步的行动都需智慧与境界的指引。
尽管天时重要,但地利人和更是不可忽视的古训。那么,一个人该如何达与人和睦相处的境界呢?古人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理念,以及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相合的四合之说。三立关注的是人的品格修养,而四合则涉及之道,即普照四方的明达。概括起来,人生无非就是四个字:做人做事。践行德行,行善事,或许就是常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出现天人合一的征兆时,你或许会感受到机会逐渐增多(天时),好运接连而至(地利),以及内心信念的日益坚定(人和)。如果这些现象同时出现于你的人生中,那么你就处于了天人合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