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餐饮”模式是否真的行得通?
总第 2692期
餐企老板内参 戴丽芬 | 文
超级物种面临关店潮
曾经风头无两的“新零售”似乎已不再风光,尤其是在永辉旗下的“超级物种”重庆门店接连关闭之后。
打开美团等平台,不难发现深圳、北京等地的多家“超级物种”门店显示为歇业状态。
据内部消息透露,永辉超级物种将可能关闭全国除福州外的所有店铺。具体关闭时间尚未确定。
“超级物种”作为永辉高端超市、高端餐饮与永辉生活APP的融,形式上虽然是“超市+餐厅”,但其核心概念是打造优质生鲜餐饮、零售与体验式消费的全新零售模式。
2017年,永辉超市推出了对标盒马鲜生的“超级物种”,并吸引了腾讯的投资。这一模式的实际发展却远未达到预期。
起初,永辉对超级物种寄予厚望,并在资本推动下迅速扩张。到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开设了26家门店,并计划在2018年再增开100家。
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截至2018年底,超级物种门店数量仅为73家,且大面积亏损。
随着永辉披露年报,以超级物种为主业的“永辉云创”被剔出上市公司体系,原因是严重亏损。数据显示,永辉云创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1.16和2.67,到2018年亏损更是扩大至9.45。
面对如此大的亏损,关店似乎成了唯一的解决方式。
近年来,超级物种的多地关店事件频频被曝光,包括杭州、福州、广州等地。今年1月,杭州的所有门店均已关闭。
4月20日的媒体采访中,永辉相关负责人表示,“超级物种已不是集团的核心业务,永辉未来将回归主业——超市经营。”这似乎宣告了永辉在“零售+餐饮”探索道路上的结束。
问题出在哪里?
超级物种的衰败并非偶然。从复盘来看,该项目存在诸多问题:
1.选址难题:超市选址通常集中在商场周边,人流量大但餐饮竞争也激烈。例如,北京环宇荟门店同一层就有多个餐饮品牌。
2.选品与复购率:超级物种以生鲜售卖和烹饪为主,虽然食材新鲜、周转率高,但消费者对海鲜等高客单低频消费品的复购率并不高。
3.坪效与餐饮占比:以北京长楹天街店为例,餐饮区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但在非就餐时间,坪效较低。
4.品牌力与关联度:消费者往往难以将超级物种与永辉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品牌力不足。
“零售+餐饮”模式的挑战
回顾2016年,“零售+餐饮”模式风靡一时,盒马鲜生等企业率先尝试并取得了成功。
盒马鲜生的CEO曾提到,餐饮不仅是体验中心,更是流量中心,能带来消费者的黏性。餐饮与超市融合的加工中心为盒马鲜生提供了所需的半成品和成品服务。
在阿里的支持下,盒马等企业在全国迅速扩张。其他企业如永辉的加入战局后,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当前,“零售+餐饮”模式的生鲜超市已成为各大零售企业的主战场。但后,零售和餐饮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