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全球物流快速进步、跨国贸易活跃的时代,独特地域风味的生鲜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的喜爱之选。特别是那些带有异国风情的生鲜产品,如榴莲,已然成为大众热衷购买和消费的佳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常常会心存疑虑。
短暂保鲜期的水果
据观察发现,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内售卖的榴莲中,有不少的果壳已经裂开。这种裂壳的榴莲,是否已存放过久?其果肉是否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感染?而据调查数据显示,榴莲是一种价格昂贵的水果,其市场价格每公斤高达约60币,但其货架期却非常短,仅有一到两天。如何在保证新鲜度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记者在北京丰台区的物美大卖场进行了多次榴莲购买尝试。线上购买的榴莲鲜美如初,果壳并未开裂。而在商场内,我们时常能看到柜台上的榴莲中有几枚呈现出“开口”状态。不少消费者会凑近闻或触摸来判断果肉质量。销售人员虽表示裂壳表示榴莲成熟度高、果甜,但对于榴莲裂壳后的保存时间和环境对果肉品质的影响,却未能给出明确答复。
液氮冷冻榴莲的双重性
面对新鲜榴莲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开始转向冷冻榴莲产品。在各大购物平台上,冷冻榴莲产品备受关注。虽然其单价相对较高,但消费者普遍认为其能更好地保持榴莲的原始品质和口感。液氮冷冻榴莲并非即食之选。消费者在购买后需等待数小时的解冻时间才能品尝。这对急于品尝美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在追求新鲜与便捷之间,消费者如何取舍呢?
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
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吃到更优质的榴莲,供应链的完善至关重要。从源头开始控制产品质量是关键所在。在第二届全球食品安全共治论坛上,瓦赫宁根大学食品生物研究员提出了对榴莲供应链的调研及提升建议。她强调了上游供应链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产品从产地运往的过程中。运输冷链的监测不仅仅局限于国内部分,而是要覆盖整个运输过程。只有确保从“第一公里”开始就控制好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