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分(立春)
– 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 翻译:春天的风再次吹绿了江南的河岸,不知明月何时能照耀我回家的身影。
2. 清明(清明节)
–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 翻译: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洒落,路上的行人心情沉重如同断了魂。
3. 谷雨(立夏前的一个节气)
–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翻译:及时的雨水知道季节的变换,在春天到来时滋润万物生长。
4. 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 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 翻译:初夏时节,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早有蜻蜓停留在上面。
5. 小满(麦类等作物开始灌浆)
– 诗句:“小满未满,麦苗青青。”——白居易《小满》
– 翻译:小满时节还未到,麦苗依然青翠茂盛。
6. 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 诗句:“五月江南花如雪,燕飞柳舞画中游。”——白居易《忆江南》
– 翻译:五月的江南景色如雪般美丽,燕子飞舞,柳树摇曳,宛如一幅画卷。
7. 夏至(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 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翻译:北风吹动大地,白草折断,胡地八月便飘起雪花。
8. 小暑(夏季的第五个节气)
– 诗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李清照《夏日杂诗》
– 翻译:小暑和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感觉像是被蒸煮一般。
9. 立秋(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 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 翻译: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寂寞凄凉,我却认为秋天胜过春天。
10. 处暑(标志着炎热的夏天结束)
– 诗句:“处暑天下暑气消,清风徐来水波摇。”——苏轼《浣溪沙·山色空蒙雨亦奇》
– 翻译:处暑时节,暑气消散,清风徐来,水面波纹荡漾。
11. 白露(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 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屈原《九歌·湘夫人》
– 翻译:芦苇苍翠,白露凝结成霜。
12. 秋分(昼夜平分)
– 诗句:“秋分一夜霜降,庭前落叶满阶。”——王之涣《登鹳雀楼》
– 翻译:秋分之夜霜降降临,庭院前落叶铺满了台阶。
13. 寒露(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 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戍边》
– 翻译:露水从今夜开始变得清澈,月亮还是故乡最明亮。
14. 霜降(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 诗句:“霜降见白露,寒蝉鸣秋枝。”——李白《长相思·其一》
– 翻译:霜降时节,白露显现,寒蝉在秋天的树枝上鸣叫。
15. 立冬(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 诗句:“立冬补冬,一九二九不出手。”——谚语
– 翻译:立冬时节要补充营养,过了冬至就不会再出门了。
16. 小雪(冬季的初雪)
– 诗句:“小雪落无声,大雪满天地。”——白居易《小雪》
– 翻译:小雪悄然落下,没有声响,大雪覆盖了整个世界。
17. 大雪(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 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 翻译:大雪压在青松上,青松依然挺拔直立。
18. 冬至(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 诗句:“冬至阳生春又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翻译:冬至之后阳光重现,春天即将来临。
19. 小寒(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 诗句:“小寒连大吕,欢意惨戚戚。”——孟郊《立冬后书一百韵寄左省杜拾遗》
– 翻译:小寒时节连着大吕调,欢乐的心情却显得悲伤。
20. 大寒(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 诗句:“大寒无寒,小寒无冷。”——陆游《十二月二十日夜梦游故园》
– 翻译:大寒时节没有寒冷的感觉,小寒时节也没有冷的感觉。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人对四季更替、气候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它们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传颂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