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上灯习俗在从化地区流传甚广。
这一传统习俗,自明末清初便已开始流传,其背后蕴深厚的文化内涵。
灯与粤语中的“丁”同音,寓意着添丁发财,寄托了人们对家族繁荣的美好愿望。
那么,这寓意吉祥的传统花灯是如何制作的呢?
在鳌头镇新兔村,黄伟枢师傅从事传统花灯制作已经超过,目前正积极申请成为非遗传承人。他告诉我们,从化主要流行的花灯款式有三类:文官灯、跑马灯以及百子千孙灯,这些花灯常被用于村集体或家族的祠堂门楼。
花灯的种类与特色
跑马灯:其结构呈现为长筒形,内外多层设计精巧,最里面还含有风车和福字投影。
文官灯:其结构类似于灯笼的包围形态,顶部还装饰有象征学识的“博士帽”。
百子千孙灯:呈现为多结构的长方体,拥有八个面,寓意家族子孙繁衍不息。
花灯制作工艺探秘
花灯制作过程繁复且讲究,包括砍竹、开篾、编织、扎作、制花纸、书法以及粘贴等多道工序。平均而言,一盏花灯需要两个人花费两天时间才能完成。特别是跑马灯,其制作工序更为复杂,需要多种颜色和图案,且均为纯手工制作。
据了解,花灯的用料也十分考究。文官灯和百子千孙灯主要使用竹子和纸,而纸在粤语中与子同音,具有特殊意义,因此不能使用塑料制品替代。竹则象征着满足和丰足,通常在每年十月份砍取。而跑马灯则主要使用芦苇芯,这种材料需要在野外采集,古代时是为了祈求将士的凯旋。
各种花灯并非在所有地方同时流行,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镇村的传统文化特色。例如,跑马灯主要流行于客家人、凤院、温泉镇一带;而文官灯则主要适用于鳌头、旗杆、民乐等地。
市场反响热烈,供不应求
在黄师傅的档口,阳光下的花灯光彩夺目,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询价购买。黄师傅表示,今年的花灯销售异常火爆,需要提前预定。他连夜送货,为各家送上上灯的福灯。
“在从化,上灯仪式通常在正月初十至正月十四进行。主人家需要在花灯下挂上‘利是’、慈菇、桔子等物品,以求好寓意。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六日则会进行化灯仪式,让花灯燃烧,寓意未来红红火火。”黄师傅详细解释道。
过去的花灯使用油灯,需要每家每户派人轮流守护,以确保灯不熄灭。如今,黄师傅对花灯进行了创新升级,将油灯替换为电灯,无需人工时时守护,即可日夜长亮,依旧寓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