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探秘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成语故事

好的,请看这个关于成语“指鹿为马”的故事:

成语:指鹿为马

故事探秘:

这个成语“指鹿为马”出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朝。它的故事主角是宦官赵高,以及那位试图挑战强权、结果却惨遭失败的皇帝——秦二世胡亥。

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合谋,篡改了遗诏,立年幼的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赵高野心勃勃,深知胡亥懦弱,无法掌控朝政,便想独揽大权。但他又担心朝中那些忠于李斯的旧臣们不同意他的计划,尤其是那些曾经辅佐秦始皇的功臣元老。

为了测试哪些大臣是顺从自己,哪些是反对自己,赵高玩了一个“指鹿为马”的把戏。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头鹿献给秦二世,并故意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一看,笑着说:“丞相(当时赵高已任丞相)是不是搞错了?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于是,赵高就问在场的各位大臣:“你们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

大臣们都明白赵高的意图,这是一个陷阱。如果他们回答是“鹿”,就意味着反对赵高,会遭到赵高的迫害。如果他们回答是“马”,那就是阿谀奉承,但也可能显得愚蠢。

一时间,朝堂上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一些胆小怕事或投机取巧的大臣,纷纷屈从于压力,说这是“马”。但也有少数正直的大臣,比如太仆孙寿,坚持说这是“鹿”。结果,那些说“鹿”的大臣都遭到了赵高的残酷报复,有的被杀,有的被关押。

从此以后,“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强调权势者利用权威歪曲事实、迫害异己的恶劣行径。它警示人们要明辨是非,坚持真理,不能为了讨好权贵而放弃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