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薄成本”通常指在后续以更低的价格买入新份额时,会拉低整个投资组合的平均成本。而“持仓成本”则是指为了持有这些资产所付出的总代价,它不仅包括买入成本,还可能包含持有期间的利息、融资费用、股息红利再投资等。
之所以摊薄成本计算出的平均成本会低于总持仓成本,关键在于它们衡量的是不同的东西:
1. 摊薄成本(Average Cost): 主要关注的是平均买入价格。当你不断以低于当前平均成本的价格买入时,新的、更低的买入价格会拉低这个平均值。它反映的是你“平均而言”花了多少钱买入了每一份资产。
2. 持仓成本(Holding Cost): 关注的是持有资产的总代价。它不仅包括你实际付出的购买成本,还可能包括持有期间产生的额外费用或成本。例如,如果你使用融资购买股票,那么利息就是持仓成本的一部分;如果你投资的是债券,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再投资,其再投资收益也可能影响总持仓成本(取决于利率变动);或者对于需要支付手续费的交易,每次买入的手续费也会累积到持仓成本中。
简单来说:
摊薄成本 = (所有买入金额总和) / (所有买入份额总和) – 它主要看“平均花了多少钱买”。
持仓成本 = (初始买入成本 + 持有期间产生的费用/利息 – 持有期间获得的股息/利息再投资收益) – 它看的是“总共为了持有这些资产付出了多少钱”。
因此,只要在持有期间产生了额外的费用(如利息、手续费)或者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如股息、利息)再投资收益没有完全覆盖这些费用,那么“持仓成本”就会高于“摊薄成本”。摊薄成本只考虑了买入价格的加权平均,而持仓成本则更全面地考虑了持有期间的总费用和现金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