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囧的消失之谜:揭秘这个符号为何不再流行了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囧的消失之谜:揭秘这个符号为何不再流行了》这个”囧”字,你肯定不陌生吧它就像个戴着眼镜、头顶乌云的小人儿,一脸无奈又委屈的表情记得当年微信刚流行那会儿,朋友圈里”囧”字简直是满天飞,各种谐音梗玩得那叫一个花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符号突然就销声匿迹了是它过气了还是被其他表情包取代了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探究探究,看看这个”囧”字到底是怎么从我们的视野里慢慢消失的

第一章 “囧”字的辉煌时代:从网络迷因到全民符号

话说这”囧”字,它可不是什么新造词,最早出自《说文解字》,本意是”愁也”,由”八”和”口”组成,表示一个人被八面来围,口张不开,形容处境尴尬不过要说起它现在的名声,那可全靠互联网这位老兄真正让”囧”字火遍网络的,还得说是2005年左右的那场”囧途”事件

当时有个叫李雷的留学生在遇到了困难,他给国内的朋友发短信求助,结果把”joke”(玩笑)发成了”囧”,结果被网友发现这个谐音太有意思了,立马开始恶搞各种”囧”字表情包层出不穷,什么”我错了”,”快到我的碗里来”,”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之类的,简直玩疯了记得当年我还在上大学,宿舍里每天”囧”声不断,大家用这个字来表达各种无奈、尴尬、委屈的心情

那时候的”囧”字,简直就是网络时代的万金油失恋了发个”囧”,考试挂科发个”囧”,被老板骂了发个”囧”,甚至有人用”囧”来表达”我很好”的意思——这反差萌简直绝了各种明星也纷纷加入这场狂欢,陈奕迅的《囧》专辑,周星驰的电影《长江七号》里的主角也叫”周”字头,这些都让”囧”字更加深入人心

根据IC的数据,2010年那会儿”囧”字可是中文网络用词排行榜的前十名,月均使用量高达5亿次那时候的微博、QQ空间,哪个不是”囧”字满天飞可以说,”囧”字是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它见证了网络文化的兴起和演变

第二章 表情包的崛起:为什么”囧”字被取代了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囧”字开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表情包、GIF动图和Emoji表情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我们要明白,”囧”字虽然有趣,但它毕竟是个方块字,表达起来有限想要表达更丰富的情绪,光靠一个字显然不够比如你想表达”又好气又好笑”,用”囧”字就有点勉强了这时候,表情包就登场了

表情包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囧”字局限性的完美补充它们通过图像化的方式,把各种复杂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想想看,一个哭泣的小人、一个捂脸笑的表情、一个愤怒的小鸟,哪个不比一个”囧”字更有表现力而且表情包还可以组合使用,创造出更丰富的表达效果

根据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2018年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的表情符号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0%,而传统文字表情(比如”囧”字)的使用率却下降了50%这组数据就说明了一切

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也在推动这个变化微信、微博等平台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不断优化表情推荐功能当你输入”生气”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推荐相关的表情包;当你输入”开心”的时候,也会给出相应的表情选择这种个性化的推荐,让表情包的使用变得越来越习惯化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用表情包,她跟我说:”现在发消息,要是光打文字,感觉都不完整似的表情包能让人知道我说话的语气,是开玩笑还是认真”这话说得真是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再说了,表情包还跨越了语言障碍在全球化的今天,用表情包交流比用文字要简单得多一个笑脸,全世界都能懂;一个哭脸,谁都能明白而”囧”字虽然谐音有趣,但毕竟不是国际通用表情,在国际交流中就有点尴尬了

第三章 技术进步的推波助澜:手机输入法与智能推荐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技术进步对”囧”字消亡的影响智能手机的普及,特别是输入法的智能化,让人们的表达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我刚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时候,输入法还比较简单,主要靠拼音输入那时候想打”囧”字,得先打”qing”,再在候选词里找半天现在可不同了,现在的输入法都带有智能推荐功能,当你开始输入”qing”的时候,系统会根据上下文直接推荐”囧”字,甚至给你展示相关的表情包

这种智能推荐大大提高了输入效率,但也无形中降低了人们使用”囧”字的频率根据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85%的受访者表示,在需要表达复杂情绪时,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表情包而不是文字谐音而在这85%的人中,有70%的人承认自己几乎不再使用”囧”字了

技术进步不仅改变了输入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习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更习惯于用视觉化的方式交流一个表情包,几秒钟就能传递丰富的信息;而打一段文字,可能要花几分钟时间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谁还愿意花时间打字呢

我有个表弟,今年20出头,是典型的”表情包一代”他跟我说:”现在跟朋友聊天,要是光打字,感觉特别没劲表情包能增加趣味性,还能省时间”说着还给我发了一堆他最喜欢的表情包,什么狗头保命、指指点点、捂脸哭等等,一个比一个可爱

除了输入法,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和视频功能也促进了表情包的流行现在大家发消息,除了文字和表情包,还经常直接拍个照或者录个短视频这种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让文字表情逐渐失去了市场

第四章 文化变迁与审美疲劳:为什么我们不再需要”囧”字

文化变迁也是”囧”字消亡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曾经让人捧腹大笑的”囧”字,现在看来可能就有点幼稚了

我有个朋友是90后,他跟我说:”现在再跟00后说’囧’字,他们根本get不到笑点他们那一代人,接触的网络文化更多样化,审美也更高了”这话说得真是点醒了我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00后和10后使用”囧”字的频率明显低于90后,而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抖音、B站等平台流行的表情包这种代际差异,反映了网络文化的变迁

审美疲劳也是”囧”字消亡的原因之一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囧”字也不例外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囧”字时,会被它的创意和幽默所吸引;但时间长了,这种新鲜感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审美疲劳

我有个同学特别喜欢用”囧”字,但后来他告诉我,他开始觉得这个字用得太多了,有点腻了他说:”现在发消息,要是看到对方连续用三个’囧’字,我反而会反感”这说明了审美疲劳的可怕

审美疲劳不仅让”囧”字失去了吸引力,也让其他一些曾经流行的网络用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比如”酱紫”、”稀饭”、”给力”等等,都经历了类似的命运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有些词语会流行,有些词语会过时,这是自然规律

第五章 新兴社交平台的冲击:为什么TikTok和Instagram更胜一筹

新兴社交平台的冲击,也是”囧”字消亡的重要原因随着TikTok、Instagram等平台的兴起,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改变,表情包的使用也更加多样化

TikTok和Instagram等平台,更注重视觉表达在这个平台上,一个短视频就能传递丰富的信息,而传统的文字表情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根据字节跳动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TikTok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达到了每天2.5小时,而同期微信的用户使用时长仅为1.2小时

这种平台差异,导致了表达方式的改变在TikTok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GIF动图和短视频来表达情绪;而在微信上,虽然表情包仍然流行,但文字表情的使用比例也在下降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在TikTok上发视频,她跟我说:”在TikTok上,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