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揭秘五常大米真面目它到底产自哪里呀

拆穿五常大米谎言:揭秘“五常大米”真面目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个喜欢刨根问底、喜欢追寻真相的人。今天咱们要聊的话题,可是个让无数家庭餐桌都为之疯狂的”大米界明星”——五常大米。提起这名字,估计不少人都跟我一样,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米粒饱满、油亮清甜、煮饭香糯”的诱人画面,价格也常常是普通大米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今天,我就要拉下这张华丽的面纱,带大家一起揭开”五常大米”这层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产自哪里?这背后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

第一章:五常大米——一个被炒作的”金字招牌”

说起五常大米,不得不提的是它的”传奇经历”。这名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五常,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部的松原市扶余市下辖的一个镇,这里地处黑土带的南端,拥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据说,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当时就是作为贡米进献皇宫。但真正让五常大米声名鹊起,甚至成为大米界的”爱马仕”的,还得从21世纪初说起。

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五常大米真正的”爆红”,几乎与互联网电商的兴起同步。在2008年前后,随着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发展,五常大米开始通过网络走向全国。但有趣的是,在2008年之前,即便是在哈尔滨本地,五常大米也只占当地大米总产量的很小一部分,而且价格与普通大米相差无几。是什么让这种本地大米突然之间变得如此”高贵”呢?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一方面,确实是五常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确实适合大米生长。五常地处北纬45度左右,属于寒地黑土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暖,这种独特的气候造就了水稻缓慢生长的过程。加上黑土地的滋养,使得五常大米具有了独特的口感和品质。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因素,是市场营销的”神操作”

我采访过一位在五常本地经营大米生意的老人,他告诉我一个故事:十几年前,他家的五常大米,在本地市场上跟普通大米卖差不多价钱。但自从开始在网上销售后,价格就噌噌往上涨。他说:”现在外地人都以为五常大米是啥稀罕物,其实我们镇上家家户户都种,只是以前没人在外面这么炒。”这个老人的话,点醒了我——五常大米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人为炒作起来的。

我查阅了相关数据,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根据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五常镇(现扶余市五常镇)的耕地面积只有约6万亩,而全国每年销售的超百万吨”五常大米”,其中有多少真正产自这个镇呢?恐怕连五常本地人都说不清楚。这就像一个笑话:一个镇种不了那么多米,但市场上卖的所有”五常大米”,都得打上这个金字招牌。

第二章:五常大米的”产地迷局”——哪里才是真正的五常大米

说到这里,肯定有朋友要问:既然五常本地种不了那么多米,那这些大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五常大米产地迷局的核心所在。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从”五常大米”这个名称的来源说起。

根据《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农产品、食品,其品质和特色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也就是说,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必须与产地有直接关系。但五常大米的情况有点特殊。

我特意查阅了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信息,发现”五常大米”这个名称,其实并不是注册在五常当地的企业或协会名下,而是由黑龙江省五常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申请注册的。这个联合会,是一个松散的,成员遍布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根本不是五常当地的农民。这意味着,只要愿意,任何地方的农民都可以使用”五常大米”这个名称。

更让人惊讶的是,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五常大米》标准(GB/T 31981-2015)的规定,凡是”在五常市行政区域内种植的水稻,均可称为五常大米”。也就是说,只要是在五常市范围内种的水稻,不管是谁种的,都可以叫五常大米。这就像说,只要在北京种的大白菜,都可以叫”北京大白菜”一样。

这让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所有在五常市种植的水稻都可以叫五常大米,那这个名称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像一个笑话:如果所有在上海出生的人都可以叫”上海人”,那”上海人”这个称呼还有什么区分度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采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教授。李教授是研究稻米品质的专家,他对五常大米的情况了如指掌。我问他:”五常大米到底产自哪里?”李教授笑了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从地理标志的角度看,五常大米应该产自五常市。但从实际种植情况看,五常市种植的水稻品种其实很多,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其实是’稻花香4号’和’稻花香5号’。”我追问:”那现在市场上卖的那么多五常大米,有多少是’稻花香4号’和’稻花香5号’呢?”李教授摇摇头说:”这个我就说不清楚了,现在市场上五常大米的来源太复杂了,很难统计”

李教授还告诉我一个重要信息:五常大米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这种香味,主要来自于水稻品种本身。他解释说:”‘稻花香4号’和’稻花香5号’这两个品种,天生就带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就像稻花开放时的香味一样。这种香味,是其他品种难以比拟的。”但问题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有多少是真正的”稻花香4号”和”稻花香5号”呢?恐怕连商家自己都说不清楚

第三章:五常大米的种植现状——”品牌大米”与”产地大米”的区别

了解了五常大米的产地迷局,咱们再来看看现在的种植现状。现在的五常大米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局面:一方面,五常本地种植的水稻数量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绝大多数都不是五常本地种植的。

这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品牌大米”与”产地大米”的区别。五常大米作为一个知名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商家为了,不管大米产自哪里,只要挂上”五常大米”的牌子,就能卖个好价钱。

我采访了哈尔滨一家大型商场的粮油专柜负责人。他告诉我:”现在我们卖的五常大米,其实大部分都不是五常本地产的。为什么?因为五常本地根本种不了那么多米。我们是从全国各地采购的,只要符合五常大米的标准,就可以卖。”我问他:”那五常大米的标准是什么?”他解释说:”主要是品种、品质和包装。只要是’稻花香4号’或’稻花香5号’,品质达到要求,包装得好看,就可以叫五常大米”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特意去了哈尔滨几个大型超市,对货架上的”五常大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大米包装上虽然都写着”五常大米”,但产地却五花八门,有黑龙江的,有辽宁的,有江苏的,甚至还有广东的。更让人惊讶的是,当我问起这些大米的具体种植地点时,销售人员大多说不清楚。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五常当地农民的不满。我曾采访过一位在五常本地种了大半辈子水稻的老农。他告诉我:”现在我们种的水稻,根本卖不上价钱。外地人随便弄点米,贴上五常大米的牌子,就能卖我们好几倍的价格。我们种了大半辈子水稻,还不如别人随便搞搞。”这位老农的话,说出了很多五常本地农民的心声。

为了更好地了解五常大米的种植现状,我查阅了相关数据。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水稻总产量约2亿吨,其中优质稻米占比约30%。而五常大米,虽然名气很大,但实际产量并不高。根据五常当地的统计数据,2022年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约6万亩,总产量约10万吨,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比例不足0.5%。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