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林爱福团队揭示肝癌微肽组解码:tRNA结构特点与靶向微肽物研发前沿探索

林爱福团队揭示肝癌微肽组解码:tRNA结构特点与靶向微肽物研发前沿探索

人类基因组的奥秘令人叹为观止。虽然只有大约1%的基因编码了大约两万种蛋白质,但其中被深入研究过的仅有数千种,而真正作为物或检测靶点的更是寥寥无几。近期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表明人类基因组中那些曾被认为没有编码功能的非编码区域,也蕴藏着编码蛋白质的潜力。这些如同“暗物质”一般的未被充分研究的蛋白质,可能隐藏着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关键所在。

林爱福与周天华团队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对人类胃癌等样本进行了全面研究,鉴定了近万个新型微肽。这些微肽的功能系统注释为恶性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论文也被作为封面报道发表于Cell Research杂志。德国知名基因组学专家Norbert Hbner教授对该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了传统的编码与非编码基因的划分,并展示了非编码基因在癌症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为了进一步挖掘微肽的潜力,研究者聚焦于肝癌相关的微肽,并对其进行天然抗体的潜力挖掘。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的封面文章揭示了线粒体微肽MRPIP在肝癌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采用先进的超滤浓缩串联质谱技术从肝癌临床样本中鉴定得到新型微肽,并开发了一个功能预测模型对它们进行功能注释。这些微肽广泛分布于亚细胞结构中,具有与蛋白质结合、组装和调控相关的功能。

肝脏拥有高含量的线粒体,其功能异常与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线粒体基因表达中,mtRNA的剪切过程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者在肝癌细胞中发现MRPIP微肽能与线粒体RNA剪切复mtRNase P的亚基HSD17B10结合,通过干扰其组装过程影响线粒体RNA的加工、蛋白质翻译和能量代谢,最终抑制细胞的增殖。基于这一机制,研究者设计合成了一个微肽物前体分子PMHR,它能有效抑制肝癌的恶性进程。

该团队还构建了人类微肽图谱(HMPA)数据库,收录了包括癌症、肾透明细胞癌等八类癌种中的微肽数据。这一数据库将为微肽研究提供便捷的可视化工具,为精准医学和后基因组治疗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微肽在癌症中的重要作用,还为靶向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林爱福教授、周天华教授和袁瑛教授,共同第一作者包括诸林瑜、刘、石成瑜与苏心婉等多位学者。该研究得到了浙江大学丁克峰教授、西湖大学李旭教授等合作者的大力支持。该团队欢迎对RNA生物医学、生物学等方向感兴趣的青年才俊加盟。

参考文献:

1. 林爱福团队等(2025年)。非经典蛋白质组的全面发现与功能表征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

2. Kummer & Ban(2021年)。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机制和调控研究。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杂志发表。

3. 苏心婉团队等(即将发表)。HMPA:从发现到功能洞察的非经典肽图谱数据库。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杂志即将发表。


林爱福团队揭示肝癌微肽组解码:tRNA结构特点与靶向微肽物研发前沿探索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