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成长之路,独特且充满个性,作为教师,每日必修课便是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洞察幼儿的点滴。
“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解析所观察到的信息”等问题,常常使教师们感到困惑,尤其是新手教师,他们用“记录繁杂,分析难,判断无头绪”来形容自己的迷茫...
针对幼儿教师在日常观察和记录中遇到的问题,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特此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第一部分:观察何物?
提到观察,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是在游戏中紧盯幼儿的行为。但实际上,教师的观察触角应延伸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具体要观察些什么呢?别急,一份“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观察内容参考表”已为您准备就绪,请查收。
在开始观察记录时,建议教师不要急于动笔,先从观看和聆听开始,识别出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有意义行为。若能捕捉到表格中的内容,那么您已初步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
第二部分:观察要点与注意事项
在培养观察意识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 幼儿的每个活动都可能是观察的良机。
- 避免犹豫不决和左顾右盼。
- 随身携带记录工具,养成随时拍照、录视频的习惯。
第三部分:记录什么?
将所有观察到的细节完美地记录下来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抓住关键时刻进行记录尤为重要。
里程碑行为的记录,如男孩A从不会拍球到今天能将球弹起。
量的积累过程的记录,如女孩B单脚连续向前跳的距离从两下到今天能跳3-5米。
幼儿心理变化过程的记录,如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到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情绪变化。
重点在于:并非所有观察都需要形成记录,但记录下来的信息应能清晰展现孩子的成长轨迹。
第四部分:如何记录?
如果说理解幼儿是解开奥秘,那么做记录就是收集线索。教师需像老练的侦探一样,辨识并客观记录重要信息。
在日常工作中,建议教师使用白描方式记录幼儿行为,要求记录时客观真实,用“事实”来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
记录时需注意:
- 客观性:直接描述幼儿行为,避免做出影响信息准确性的价值判断。
- 真实性:如实记录所发生的事情,避免猜测和想象。
- 准确性</strong》:使用描述性词语准确记录幼儿动作和话语,尽量使用直接引语记录幼儿的原话。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也可结合多种方法使用。此处整理了几种常见的观察记录方法和实际案例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