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大米生虫变蛾,食用安全与否?谷螟防治全攻略!

大米生虫变蛾,食用安全与否?谷螟防治全攻略!

今年以来,高温天气较往年更为炎热,尤其是在五六月份,家中的小虫子身影频现。除了瓜果间常见的果蝇之外,印度谷螟也开始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最近夜间回家,常可见到厨房里有蛾子在飞。那么这种印度谷螟是如何侵入我们的生活空间的呢?又该如何有效防治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

印度谷螟属于鳞翅目斑螟科昆虫,成虫体态,大约6至7mm长。当它们静止时,翅膀收起,此时体态约为9至10mm。前翅呈长三角形,灰褐相间的色彩搭配,并散生有紫黑色斑点,后翅则是灰白色。

关于印度谷螟为何频繁出现在家庭环境中这一问题,其答案与食品种类、环境温度和居室卫生状况等因素紧密相关。尤其是在粮食储备丰富的今年,印度谷螟得以繁殖的空间更大。这种昆虫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几乎遍布各个省市区域,除了西藏尚未发现其踪迹。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谷螟的幼虫特点。老熟幼虫大约10至13mm长,呈圆筒形,中间略细。头部赤褐色,上颚有三个齿,中间的大齿尤为突出。头部每边还有六个单眼。胸腹部为淡黄白色,腹部背面带有淡粉红色。

谷螟的生活史通常一年有大约五代的繁衍周期,在气候温暖的地区甚至可发生八代。它们以幼虫的形式在仓壁及包装物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雌成虫会将卵产在储藏物表面或包装品缝隙中,也可产在幼虫吐丝形成的网上。其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

印度谷螟幼虫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们不仅侵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如玉米、大米、小麦、豆类等,而且可以钻进微小的缝隙,咬破包装物,再侵食食物。更令人头疼的是,许多人喜欢的面包、干果和果脯也经常遭到它们的侵害。

为了有效防治印度谷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幼虫的防控,可以采用高温或低温处理法。高温法可以通过日光暴晒、开水浸烫或蒸汽处理粮食等方式进行。对于大量粮食的存储,可以先进行暴晒后密闭存储,利用高温使粮食呼吸旺盛,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幼虫因缺氧而死亡。低温法则可以通过将粮食放入电冰箱、冰柜或冷库等冷冻设备中,在低于-10℃的条件下冷冻24小时,即可有效冻死幼虫。对于成虫的控制,在居民家庭中可以使用除虫菊酯类物进行喷洒。由于印度谷螟常常停留在墙上,因此只需在墙壁上喷洒物即可。为了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选择一些无气味、滞留效果好的物,以确保既能有效杀灭谷螟又不影响居住环境。


大米生虫变蛾,食用安全与否?谷螟防治全攻略!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