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常州某超市在4月28日展出了一批热销图书,其中包括青少年版的《名人传记》和《昆虫记》。这批图书由视觉提供。
正值暑期,我有幸在亲戚经营的书店帮忙,遇到了一位初中生前来选购书籍。这位学生需要一本《昆虫记》,特别指出需要未经删减的“完整版”。作为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她根据老师的要求,暑假期间需要阅读这本被列为“八年级必读名著”的书籍。
作为一名拥有三十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我对同行间的交流很有信心。我对这位学生的陈述产生了一些疑虑。我怀疑部分教师布置这样的暑假作业是否真正关心学生的阅读,还是仅仅为了应对考试?这本书不仅是初中的“必读”书目,同时也是“必考”内容,让人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真正目的。
对于那些坚持要求“全本”《昆虫记》的学生,我怀疑布置阅读任务的老师是否真正了解这本书的内涵。我担心,那些要求学生阅读“全本”《昆虫记》的老师可能并未真正读过这本书的完整版本,甚至对其并不了解。他们或许受到了市面上某些标注了“全译本”的书的误导。教师在推荐书籍给学生之前,是否应该更加仔细地查阅相关资料呢?
类似的无知现象并不罕见。最近,本地一所学校的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上出现了关于古典名著的常识题。有一个学生正确地写了《世说新语》,但由于教师对于除“四大名著”外的书籍并不视为“古典名著”,因此被错误地判为零分。我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书名时,一个学生写的是当代童话书名,却被直接判错。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内容一直备受争议,而教师的语文教学方式却很少受到关注。许多教师将“一切为了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压缩。他们往往只给学生推荐课本上提到的、考试可能涉及的书目,而对于课本之外的书则很少提及。课堂上,教师也很少讲解任何一本书的内容。曾经的一次一年级考试,要求学生写出两本自己读过的课外读物书名,结果近300名学生中仅有10多名学生完整写出了书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放弃。
这些问题并非个例。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责任,加强对语文常识的理解。不能只是抱怨家长没有给孩子买书或不重视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语文教师对于学生阅读的责任不可推卸。只有教师真正重视并引导学生阅读,才能让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这篇文章来源于青年报客户端的新闻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