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阅读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硖木村的刘霞冰,一位出生于90后的女孩,曾在外地工作多年。八年前,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传承并振兴竹编技艺。在她的引领下,灵山竹编从孤军奋战走向了产业集聚,越来越多的农户重拾竹编手艺,实现了就业与增收。
刘霞冰,这个从大城市回到硖木村的“篾匠”,充满了坚定的决心。她开设网店、进行直播,带领村民共同走向富裕之路。她不断创新技艺,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让昔日的竹编技艺重焕生机。
返乡创业,传承技艺
在硖木金成泽竹编工艺厂,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竹编制品达三万件以上。刘霞冰的手指翻飞,与父亲刘家盛一起指点江山。
刘家盛从事竹编工作48年,见证了竹编这门手艺的兴衰。平南镇数曾以竹编为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变化和成本增加使得产业受到影响。当听到只有30人还在从事竹编时,刘霞冰决定返乡,“家乡的竹编技艺不能丢!”
家人一开始不理解她的决定,但她很快通过网店找到了新的出路。各地的订单纷纷涌现,刘霞冰的忙碌证明了她的决策正确。老刘也不禁感叹:“女儿让我开了眼界!”
带动乡邻,就业增收
在工艺厂里,七八名妇女一边聊天一边熟练地编织。梁海芬说:“在这里务工方便照顾家庭。”灵山竹编技艺复杂多样,包括备料、编织流程等多个环节。刘霞冰不断摸索市场需求,并教村民们如何制作符合要求的产品。
她和父亲每天走村入户指导技艺,努力将传统手艺与现活结合起来。随着网店的成功,她开始尝试直播销售,并根据网友的建议推出了一系列宠物用品。依托“工坊+农户”模式,乡亲们可以在家就业增收。
调研市场,推广非遗
刘霞冰非常注重市场调研和新品开发。夏天时,竹抱枕销售火爆。她计划继续改进创意和技术,推出更多新产品。工艺厂展示柜上的上百个竹编工艺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为了推广竹编手艺,刘霞冰做了很多努力。她去各大城市做市场调查,把工坊搬到街头地摊进行推广。她还结合“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公益性实践教学。她的无私奉献激发了年轻人的参与热情。何永康就是在刘霞冰的启发下回到家乡投身竹编产业的。
灵山县推动特色产业“一镇一品”发展,培训竹编手艺人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在刘霞冰的努力下,灵山竹编从单打独斗走向了产业集聚,迎来了新的发展。目前,平南镇、烟墩镇一带已有30多家竹编企业。刘霞冰坚信:“老手艺也能开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