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黄叶漫舞。银杏之叶,引得游人驻足。
藏于叶间,银杏果静待收获。
音乐爱好者在银杏林中奏响旋律,音符与叶声交织。
霜降时节,秋天的谢幕之际。贺兰山下有一片银杏树林,此刻正迎来它的盛放期,叶片金黄,硕果累累。
石嘴山银杏生态园中,约五万株银杏树生长在清冷的贺兰山下,如同一幅浩瀚的秋日画卷。
当阳光倾泻而下,银杏树更显挺拔,金黄的叶片在风中摇曳生姿。其色彩如唐诗宋词中的佳句,带着梦幻般的光泽,抚慰人心。
此景令人心神宁静,看那穿梭其中的游人,面带微笑,悠然自得。一位着红裙的女子,在林间舞动,姿态曼妙,落叶随其翻飞。
在银杏林的“主人”赵德清眼中,这秋日的美景背后有着更多故事。
赵德清分享道:“你知道吗?银杏树分公母。”
他解释:“这棵高大的便是公树,只开花不结果。而结果的则是母树,它们的花型各异。公树的花如杨树,细长带刺;母树的花似小荷,静谧优雅。夜晚时母树的花才绽放,如此神秘有趣。”
赵德清立于两树之间,轻摇树干,熟透的银杏果便落入落叶之中。
他轻捏起一颗银杏果,介绍道:“此果名为白果,既是调料也是材。《本草纲目》对其有详细记载。银杏叶同样具有用价值,我们用其熬制银杏八宝茶供游客品尝。”
摄影作品中的银杏果青翠欲滴,与实际熟透的模样截然不同。品尝时酸涩中带有苦味,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清甜。“切记,它是材非水果,食用需谨慎。”赵德清提醒道。
他继续介绍:“银杏树有‘假死’之能。”
细看有些银杏树刚长出的小叶子与众不同,在这金海中显得格外特别。
“这些是复苏的树。之前看似枯死,但遇水便重新焕发生机。去年九月石嘴山的持续降雨,让不少银杏树重获新生。”
银杏树历史悠久,曾与恐龙同代。在主要分布在南方如浙江、江苏等地。然而在贺兰山下这片土地上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这片银杏林实为2000年所植,当时一家企业为安置职工家属而打造。经过赵德清的悉心照料与经营现已成为石嘴山的一大亮点。这些银杏树已适应这片土地成为这方风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岁月流转赵德清对每棵树都情感深厚认为每棵都有其独特之处与生命之息。“这棵最粗壮果实;这棵形态如伞庇护着小树宛如母子情深;还有那对‘恋人’般的两棵树相互依偎。”他如数家珍般介绍着每一棵树的特色与故事。
不仅如此这片银杏林的价值远超观赏之用。“每年可产近十万斤的银杏果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赵德清介绍道,“我们已经开发出银杏果、叶系列产品如银杏苦荞醋、驱蚊液等随着人们对银杏用价值的了解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