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5年5月1日起,四川省将实施全新的分时电价策略。这是继近年电力之后的又一重要步骤。此次调整旨在通过优化时段划分、引入灵活的尖峰电价等措施,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导用户错峰用电。下面从调整内容、背景原因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分时电价机制的主要调整内容
1. 季节性差异化的峰平谷时段划分:根据用电负荷的季节特点,将全年划分为春秋季、夏季和冬季,并对各季节的峰、平、谷时段进行重新设定。夏季高峰时段会相应增加,低谷时段则会相应缩短;春秋季和冬季则根据实际需求有不同的时段分布。
2. 尖峰电价机制的灵活调整:在夏季及极端天气情况下,将实施尖峰电价。通过引入气象数据动态触发机制,更精准地应对用电压力。冬季的固定尖峰电价也将改为灵活调控。
3. 差异化的区域管理与动态调整机制:对特定区域如攀枝花、凉山等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暂停其尖峰电价。并建立年度评估机制,结合新能源发展和用电负荷变化进行动态优化。
二、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近年来,四川省的用电负荷显著增长,夏季最高负荷持续攀升,季节性差异愈发突出。主网在夏季缺电力,冬季缺电量,这给电力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此次调整旨在通过价格杠杆作用,引导用户错峰用电,缓解夏季的用电压力,并适应新能源并网后的调峰需求。
三、影响与预期效果
1. 工商业用户成本优化:通过调整用电时段,工商业用户的全年用电成本有望下降,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利好。
2. 居民用电不受影响:居民用户的低谷电价时段保持不变,仅对执行合表电价的充电设施进行新的时段划分调整,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不受影响。
3. 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升:动态的尖峰电价机制有助于分散高峰期的电力负荷,减少拉闸限电的风险,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电峰能力建设,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四川此次分时电价机制的调整充分考虑了电力供需平衡与用户经济性需求。通过精细化的时段划分和灵活的调控手段,旨在实现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动态评估机制的引入,其适应性将进一步提升,为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用户可以通过电网企业官方渠道及时获取尖峰电价启动信息,合理安排用电计划以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