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首场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依旧持续,新一轮寒潮将于1月19日至23日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显著的降温、雨雪冰冻及大风天气。最低气温0℃线将南移至江南南部与华南北部一带,南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大到暴雪或冻雨,对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低温霜冻,市面上涌现出众多防寒抗冻产品,它们真的有效吗?通过相关的研究与种植户的使用反馈,证实这些产品确实具有一定作用。那么,防冻剂是如何发挥功效的?又该如何使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
要了解植物发生冻害的原因。植物细胞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当温度过低时,细胞内的原生质会结冰,冰晶可能刺穿细胞膜导致细胞。轻度冻害可能导致部分细胞受损,部分嫩叶发生冻害,但植株仍有可能恢复生长。严重时,大量细胞被,生长点和果实被冻死,植株无法恢复生长,导致大量植株死亡。提高植物细胞内原生质的浓度,是增强植株抗寒性的有效方法。
关于防冻剂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能完全预防低温冻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起到预防作用。一般在气温5-15℃的环境中,提前3-5天使用效果较好。对于产品宣传中声称使用其防冻剂后植物不会受冻害或冻害后仍有明显效果的宣传,消费者应谨慎对待,因为目前尚未有产品能完全防止冻害。
防冻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冠菌素、天然芸苔素甾醇、茉莉酸、脱落酸等。这些成分可以调控内源激素,激活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并诱导植物产生抗低温因子,从而提高抗寒性。还包括多糖、氨基酸、鱼蛋白类、海藻酸、腐植酸、黄腐酸类等富含活性有机质和天然抗逆因子的成分,以及磷酸二氢钾、钙肥等营养物质。
在使用防冻剂时,需掌握使用时机,一般在大幅降温前的7-10天进行喷施,并在低温来临前的3-5天再次喷施。使用浓度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配制,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小浓度,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或导致使用无效。
合理使用防寒抗冻剂是增强植物抗寒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科学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