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正是沪郊草莓盛产的季节,作为广受欢迎的“水果皇后”,草莓吸引了无数品鉴者的目光。随着草莓市场的繁荣,网络上关于草莓食品安全和品质安全的疑虑也层出不穷,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了一些复杂的情感。为了解答这些疑虑,我们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草莓团队负责人连红莉研究员,为我们揭开草莓真相的面纱。
关于今年草莓普遍比往年更大的现象,连红莉研究员详细解释道,这并非是由于化学剂的使用。草莓的大小主要受品种、栽培管理水平和生长周期的影响。目前部分草莓品种的果实天生较大,这是育种专家长期努力的成果。通过疏花疏果的方式也能使果实更大、整齐,成熟更早且集中。今年的天气条件导致草莓生长周期延长,果实生物量积累更多,从而使得草莓个头普遍较大。
对于草莓上市时间的疑问,连研究员指出,冬季草莓并非反季节水果。随着温室技术的发展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提升,草莓可以在冬季生长并上市。而且,冬季大棚内的适宜温度使草莓生长速度放缓,有机物的积累更加充分,口感更加香甜。
针对草莓使用化学剂的问题,连红莉研究员明确表示,草莓生产过程中确实会使用一些化学剂,但都是为了预防病害,而且使用化学剂不会对食用安全造成影响。消费者只需用流水冲洗草莓即可放心食用。
至于草莓颜色的多样性,连研究员解释,彩色草莓都是自然杂交选育的结果。例如白草莓的发现就是自然繁殖过程中的偶然现象,经过育种家的培育得以保留并推广,对于这种现象,育种管理有着严格的标准。
对于出现的畸形草莓和空心草莓,连红莉研究员指出,这两种现象并不影响草莓的食用。畸形果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花芽分化、授粉不良、品种特性、环境等。而空心现象与品种、肥水和温度管理等都有关,与化学剂无关。
在挑选优质草莓时,消费者可以通过闻香气、观察果色与光泽度、尝味道等方式进行判断。成熟度达到九成时的草莓口感最佳,果实大小与果品质量并无直接关联。
以上内容均采访自连红莉研究员,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加了解草莓的生产和品鉴过程,消除不必要的疑虑。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本文内容仅作为信息发布,如有任何关于食品安全的疑虑或担忧,请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部门。
(文章来源:施勰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