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直视他人而不产生不安感的心理学小技巧

直视他人而不产生不安感的心理学小技巧

你是否经历过每次出门都过于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发的朋友圈会不断猜想别人的反应,甚至上厕所时都担心有人在关注你用了多久?

根据去年的社会心态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5%的人都有过“被人注视”的错觉,其中20%的人因此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这种被的感觉似乎正逐渐消耗现代人的心理能量。

好像我们稍微做错一点小事,就会害怕别人的嘲笑和非议。这种困扰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非个例。

要解开这个困扰的结,我们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在心理学中,有一种叫做“单纯曝光效应”的现象,表示我们对熟悉的事物会有积极的认知偏差。随着对熟悉事物的逐渐习惯,大脑会逐渐减少对它们的警惕性,认为它们是“无害”且容易处理的。当我们身处熟悉的环境时,可能会误判这种熟悉感为“被注视”的信号。

心理学家伊扎德研究发现,情绪特征主要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那些天生敏感的人,他们的情绪更容易被激活,能够感知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即使在同一环境中,有人可能感到自在,而另一些人却如坐针毡。

当我们陷入“被注视”的焦虑时,我们的身体语言往往会反映出内心的心理状态。比如,当我们不高兴时可能会垂下眼帘,与人交谈时若对方环顾四周可能表示对话题感到厌烦。焦虑中的我们常常会无意识重复这些动作,反而真的引来他人关注。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感慨:尽管人天生是自由的,但常常感觉自己被束缚。那些试图掌控一切的人,可能反而比其他人都更感到自己是被束缚的。这种“枷锁”往往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为了摆脱这种错觉,我们需要认清并接受自己的真实状态。当我们掌握了情绪表达的主动权,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例如,我们可以尝试以更积极的方式看待问题,改变表达负面情绪的句式。学会实践“非沟通”法则,以客观、理性的方式表达感受和需求。

增加在舒适环境中的曝光度,如经常在公共场合散步、休息等,进行低压力的互动,如微笑问候等,都能有效降低防御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只需要3-5次良性的互动就能产生熟悉感。

记住,你并没有那么多观众。当你感觉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时,那些目光大多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中。真正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而不是别人怎么看你。在好好爱自己的基础上,把多余的爱回馈给世界。


直视他人而不产生不安感的心理学小技巧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