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再次被热情的观众所包围。久违的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头本)时隔三十多年后再次登上舞台,反响空前热烈。剧场座无虚席,甚至加设了临时座位以满足观众需求。长达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掌声如潮,现场氛围极其热烈。
海派连台本戏在上海曾经风靡一时,是一种备受欢迎的演剧形式。剧团连续数日上演一部完整的大戏,剧情紧凑且充满悬念,类似于现代的连续剧。复杂的舞台布景令人目不暇接。这种演剧形式在当时非常符合观众的欣赏口味。
《七侠五义》是上海京剧院于1957年创排的连台本戏,改编自长篇古典小说《三侠五义》。这部小说是武侠小说的鼻祖,其中的侠客形象如“锦毛鼠”白玉堂和“御猫”展昭等深入人心。
当年的首演在大戏院连演了半年,场场爆满。观众们排长队购票,队伍常常绕剧场外墙近两圈。如今,三十多年后,《七侠五义》再次上演,依旧受到热烈欢迎。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作为海派京剧的大本营,重上演连台本戏是对海派经典的致敬与传承。
新版《七侠五义》在情节、角色和舞台效果上都保留了海派京剧的特色,同时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演出阵容强大,各行当的优秀演员齐聚一堂,唱做武打并重,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其中精彩的武戏是最大的看点之一,全新的舞台布景也为演出增添了奇妙的效果。
观众们的反应非常热烈。许多老观众感叹京剧场子久违的热闹氛围。小朋友们中场休息时都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演出非常精彩。这也证明了海派连台本戏的魅力并未因时代更迭而消退。
新版《七侠五义》在保留经典元素的也进行了精心的创新。演出时长缩短至两小时四十五分钟,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观演习惯。剧情紧凑明快,悬念迭起,极具观赏性。恢复了当年的舞台布景和海派特色,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盛宴。
观众们对演出的评价极高。一位老太太表示,现在的舞台布景比以前更加精美,年轻演员们的表现也非常出色。还有观众带来了1981年演出时的说明书和票根,表达了对当年演出的怀念以及对新版演出的赞赏。他们纷纷表示会再次前来观赏,感受这出经典之作的永恒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