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如何通过影像辨识良性肺结节毛刺特征:专家解读

如何通过影像辨识良性肺结节毛刺特征:专家解读

对于在胸部CT报告中发现“肺结节”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关于健康结果的焦虑。肺结节,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测显现,虽然多数情况下可能是肺部良性疾病留下的印记,例如肺炎、肺纤维化等,但也可能预示着早期肺癌的风险,这种情况确实让人紧张。

那么,我们如何精准地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呢?不久前,山东省医院影像科的专家黄勇受邀参加了《医谈》节目,分享了他多年的医学实践经验。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黄勇指出,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肺结节的检出率也在逐渐上升。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其肺结节的检出率甚至高达90%以上。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肺结节恶性风险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肺结节都是癌症的表现,实际上大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

除了年龄因素,肺结节的性质、大小、数量和形态同样是判断良恶性的关键依据。黄勇强调,直径小于或等于5mm的肺结节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尤其是那些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的结节。相反,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结节,特别是带有毛刺的结节,需要高度警惕其恶性风险。

结节的密度也是判断良恶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黄勇提到,无论是磨玻璃结节还是实性结节,都有可能是恶性的,但概率有所不同。磨玻璃结节的恶性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那些混合型的磨玻璃结节。而实性结节的恶性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的可能。

黄勇还指出,对于多发实性结节,多数为良灶,而单发结节则需要更加警惕。在进行肺结节判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以及支气管走形等因素。

对于发现肺结节的患者,黄勇建议不必过于恐慌。大多数良性结节无需特别干预,但如果出现如气管引发咳嗽等不适,可以考虑手术切除。随访也是观察肺结节变化的重要方法。根据结节的大小和变化,随访的时间间隔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直径较小的磨玻璃结节,如无需随访,而对于一定范围内的结节,需要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如果6个月后结节无明显变化,那么其恶性风险相对较低。

发现肺结节时,既要保持冷静,也不可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随访或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肺结节的重要措施。


如何通过影像辨识良性肺结节毛刺特征:专家解读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