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休的习惯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深入人心,午休确实有很多益处,比如提升记忆力和创造力。不正确的午睡方式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关于午睡时间的长度并非越长越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最佳的午休时间应控制在大约二十到二十五分钟的范围之内。超过这段时间,就可能会进入深度睡眠周期的阶段,此阶段将持续约九十分钟的时间。如果经历了这一阶段并从深度睡眠状态中觉醒,身体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睡眠惰性”,即感到昏昏欲睡、全身无力。这种长时间的睡眠可能会让人更加疲惫而非精力充沛。有效的午休也被称为浅度睡眠或“快速充电小憩”。
所谓的“快速充电小憩”,是一种持续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的短暂休息方式,旨在迅速恢复精力而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擅长利用这种短暂的午休来保持清醒和敏锐的思维。例如,萨尔瓦多达利和爱因斯坦都有自己独特的午睡习惯和方法。
除了时间的管理和控制外,午睡的时机也是十分重要的。午饭过后,我们应避免立即入睡,而是应该等待大约半小时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最佳的午休时间通常是在下午一点至两点之间。如果午睡时间太晚,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并扰乱生物钟。衡量午睡的质量并不一定要看是否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放松身心、达到休息的目的也同样重要。可以通过听音乐、进行放松训练或者放空大脑等方式来达到休息的效果。
趴着午睡对身体并不好。这种姿势会导致部分肌肉持续紧张,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在午休时我们应尽量平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躺着睡觉;若条件有限制也可以仰着睡,并在脚部垫高物品以保持脚部抬高。
为了实现最佳的午休效果,我们可以在午睡前设定闹钟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午休环境。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和压力,享受一段美好的午休时光,为下午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活力。这篇文章来自日报双语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分享的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