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1年3月15日起,为期两周多的时间里,广州市的三威珠宝鉴定机构——广东省技术监督珠宝贵金属质量检验站、广东地质局珠宝检测中心以及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了一系列面向市民的免费珠宝检测活动。值得欣喜的是,市场假货明显减少,B货冒充A货的现象也愈发罕见。
随着2020年珠宝直播活动的兴起,新的问题逐渐浮现。文图不符和货不对板的现象显著增多,网络销售的退货率持续上升。特别是在翡翠玉石市场,“以次充好”的情况尤为普遍,而标识不明、销缺失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广州市的部分大型商场进行了调查。据广东省技术监督珠宝贵金属质量检验站的数据显示,某直播基地的初期退货率已高达20%,春节后的退货率更是飙升到30%-50%,某些玉石直播间的退货率更是达到70%。相比之下,商场珠宝店的退货率均在2%以下,这一数据对比鲜明,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消费者对此感到困扰,觉得购买的珠宝与宣传的不符,退货过程繁琐耗时。对于依赖直播销售的珠宝商来说,高退货率意味着巨大的库存和资金压力。
除此之外,珠宝网络销售的售后服务也存在问题。在近两周的珠宝鉴定中,大约七成的“问题珠宝”来自网络销售。虽然假货并不多,但以次充好、售后服务不健全导致的维护差错频频发生。例如,珍珠迅速变黄的问题在网络销售中尤为突出。广州市民林的遭遇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她多次购买的网络珠宝多数货不对板,且缺乏清晰的售后服务。
东山百货的销售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珠宝作为奢侈品,其销售有别于其他商品,传统的销售方式仍具有优势。有信誉的珠宝店重视口碑和客户关系,会提供诸如换款、改款、维修等多元化的售后服务,这些服务为实体店赢得了声誉。
翡翠玉石的货不对板现象在网络销售和直播销售中尤为普遍。翡翠玉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种”和“颜色”上,微小的差别往往导致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网络销售的商家往往通过夸大其词、文图不符的手段来误导消费者。林的购物经历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珠宝网络销售的标识、质保单和缺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按照相关法规,卖家是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应明确标识商品的身份、性质、状态等信息。一些网络平台和直播间仅以珠宝检测代替必要的标识和凭证,给消费者造成误解。站长侯舜瑜强调,检测不能完全替代珠宝产品的标识,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仔细阅读内容,并留意商家是否全面披露产品信息。
随着珠宝直播和网络销售的兴起,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卖家应明确标识商品信息、提供完整的质保单和,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仔细阅读内容,理性购买珠宝。
(作者:井楠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