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个机器因为某个部件损坏而被整体丢弃,即使是财力雄厚的人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浪费。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为了确保机器能够恢复正常运行并满足预定的性能要求,我们必须仔细选择合适的部件进行替换。这也凸显了公差与配合在维修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机械制造中,为了满足零件的互换性,生产零件的尺寸必须控制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这是产品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对于机器的组装而言,孔和轴之间的公差带关系对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孔与轴配合的规定中,包含了两种主要的基准制:
1. 基孔制:这是一种以孔为基本偏差的公差带制度。在相同的配合尺寸下,通过固定孔的公差带位置,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配合,形成各种配合。在设计时,选择基孔制可以简化刀具和量具的规格种类,方便生产并提高经济效益。当设计优先考虑孔的制造时,通常会选择基孔制。
2. 基轴制:这是一种以轴为基本偏差的公差带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我们固定轴公差带位置,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配合,形成各种配合。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例如使用特殊材料制作的轴时,基轴制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当与标准件,如滚动轴承外圈与箱体上的基座孔配合时,必须采用基轴制。
在选择基准制时,我们需要全面考虑产品的结构、加工工艺以及经济因素。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优先选择基孔制,因为孔的加工通常比轴更为复杂。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例如需要利用特殊工艺制作轴或者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需要装配不同配合要求的孔件时,基轴制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为了满足特定的装配要求,我们也可以选择非标准的配合方式。
选择的原则应当是经济、简单并实用。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确保机器能够高效、准确地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