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一次性吃了50个荔枝

一次性吃了50个荔枝

随着荔枝季节的到来和《长安的荔枝》这部电视剧的热播,社交平台上关于荔枝的讨论热潮持续不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少网友反映他们的孩子吃了荔枝后出现嗜睡、冒冷汗、乏力等症状,患上了所谓的“荔枝病”,引发了低血糖。这是怎么回事呢?针对这个问题,今日科普为您解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铭俊为您带来详细解读。

荔枝,尽管含有高量的糖分,但其丰富的多糖成分在大量食用时,会引发大量胰岛素来应对,导致血糖迅速降低。这种现象在空腹时更为明显,就像雪上加霜。荔枝中的-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A两种特殊成分会抑制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进一步造成血糖下降。尤其在不成熟的荔枝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更高,双重作用下更容易导致血糖骤降,出现低血糖症状。

对于儿童来说,这一机制更为危险。由于他们的血糖调节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和糖原储备不足,吃多了荔枝更容易引发“荔枝病”。吃荔枝时需要注意时机和量。

为避免空腹食用后引发低血糖,建议在餐后半小时血糖稳定时适量摄入。避免在睡前进食大量荔枝。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一次吃10颗左右的荔枝较为适宜,幼儿和体弱者则应该控制在5颗以内。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荔枝,并且务必选择成熟的果实,因为未成熟的荔枝中含有的上述两种有害成分更高。

如果不慎出现“荔枝病”的初期症状,如头晕、乏力、冒冷汗等,可以通过服用蜂蜜水或糖水来缓解症状。但如果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等,应立即送医救治。

(参考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次性吃了50个荔枝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