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我们迎来了冬季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如同诗人所言,“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虽然俗语中有“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的说法,描述的是土壤冻结、河流冰封的严寒景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然步入寒冷的冬季。
尽管名为“小寒”,但从气象记录观察来看,其寒冷程度有时甚至比大寒还要冷,民间有句俗语流传甚广——“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此时的寒意凛然,但同时又昭示着阳气正在慢慢孕育和生长。古人为此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随着阳气逐渐增强,大雁开始北迁,喜鹊筑巢,雉鸡鸣叫,似乎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与此小寒时节正值二十四番花信风中的特定时期,其中的“花信”三候是:“一候梅花,二候山茶花,三候水仙花。”这些花卉在寒冬中绽放,为寒冷的冬季带来了生机和韵味。梅花傲骨铮铮,山茶花和水仙花则散发出清雅幽香的气息。
随着小寒的到来,万物开始收敛和储备能量。为了抵御寒冷和积蓄能量,各地的特色美食应运而生。北方人偏爱冻梨,那口感绵密、即化的冻梨更是有着“岁岁不分离”的美好寓意;南京人喜欢将各种食材与糯米同煮的菜饭;而在广州,香甜软糯的糯米辅以腊肠、腊肉等食材则是冬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小寒食补应以“温润”为主,可以适当食用羊肉、大枣、核桃仁、龙眼肉等食材,养阴补血、固本培元。随着年关将近,全国各地弥漫着浓郁的年味。愿你在这个寒冷而温馨的时节里诸事顺利、喜悦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