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校园弦韵流转,非遗童声传心音

绵绵细雨洗礼下的拉孜县芒普乡中心小学广场,弥漫着动人的扎念琴声。在这场雨中奏响的特殊演出中,拉孜县艺术团的演员们身着节日盛装,演绎了一曲韵味十足的《觉拉塞琼》。学生们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掌声和惊叹声此起彼伏。

这场演出对于艺术团的演员们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拉孜堆谐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格桑卓玛感慨道:“今天的观众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小学生,或许他们中就有未来拉孜堆谐的传承者。我深知今天的演出必须全力以赴。”

这场演出正是拉孜县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传承非遗文化,拉孜县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将拉孜堆谐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融入校园生活。

格桑卓玛是拉孜堆谐传承的杰出代表,她的成长经历充满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小受到父亲皮吉拉巴的熏陶,她能歌善舞。12岁时,看到哥哥在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更加坚定了她的艺术梦想。如今,她成为县艺术团的一员,每年演出数十场,足迹遍布各地。30岁时,她站在了2025年春晚拉萨分会场的舞台上,为拉孜堆谐注入了新的活力。深知传承重要性的她,如今走进校园,向下一代传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舞台上,格桑卓玛和同伴们的精彩表演点燃了现场氛围。其中一位11岁的巴桑旦增学生随着音乐齐声合唱,他自豪地表示:“家庭与校园的双重熏陶让我对拉孜堆谐产生了浓厚兴趣,将来我一定会更厉害!”另外一位16岁的扎念琴班学生其美卓嘎也展现了自信和优雅。她表示,进入学校后每天学习拉孜堆谐课程,从指法、舞姿到唱腔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了培养像其美卓嘎这样热爱堆谐的年轻人,拉孜县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拉孜堆谐走进校园。目前全县所有中学和小学都开设了拉孜堆谐课程,并且创新地将堆谐舞蹈融入课间操活动。累计开展80多场次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了学习、保护、传承和发扬拉孜堆谐的热潮。

扎念琴声在校园中悠扬回荡,孩子们欢快的舞步和灵巧的指尖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拉孜堆谐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成为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这场特殊的演出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未来艺术传承人的培养和激励。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