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融媒体行动《绿水青山的之美丽四季行歌》继续带领大家领略大地美景,探寻美丽的奥秘。在黄河的“几字弯”地带,曾经风沙侵袭的毛乌素沙地正在经历一场令人惊叹的生态变革。科技的翅膀承载着绿色的希望,创新的思维勾勒出治沙的蓝图。在这里,每一寸新生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迹。
视频正在加载……
随着雨季的临近,内蒙古鄂托克旗利用有利天气,在沙区开展无人机飞播作业。鄂托克旗位于毛乌素沙地的北缘,今年当地计划对29万亩沙区进行综合防治。
毛乌素沙地处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三省的交界处,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其中约70%的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历史上,毛乌素沙地也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片地区逐渐荒漠化。随着重点生态工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经过三代人70多年的不懈努力,毛乌素沙地的治理率已经达到了80%,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预计在2025年,鄂尔多斯市将完成毛乌素沙化土地治理330万亩的任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治理任务,科技化和机械化已经成为了防沙治沙的新力量。在治理项目区,各种先进治沙装备如自走式沙障铺设机、履带式沙漠运输车以及无人机等构成了“空地立体作战”的新局面。
令人惊叹的是,外形酷似装甲车的植树机器人,能够一次性装载1700株苗木,在行进中完成松土落苗、覆土浇水等一系列工作,每8秒就能种下一株沙柳。一些针对性的治沙新产品也大大提高了治理效果。
随着毛乌素沙地面积的逐渐缩小,治理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当下,曾经的治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于零散的“查漏补缺”式治理任务。当地在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三元套嵌法”治沙模式,即立式沙障加乔灌混交林、平铺式纱帐加灌草混交以及灌草补播加围栏封育,从规模化防沙治沙转变为精准化治理。
本文责任编辑:陈汉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