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汽车近年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成本不断攀升,而电动化的转型又迫在眉睫。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司与工会去年底达成了一项核心品牌成本削减方案。该方案计划到年在德国本土工厂削减3.5万个岗位,并且主要依赖于员工的自愿离职。目前,已有约2万人签署了离职协议,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接下来,大众还将裁撤一定年龄段的员工,并大幅减少培训规模。13万员工的工资也被冻结,原本计划的涨薪变成了专项。这些举措使得大众每年能够节省15亿欧元的人力成本。
那么,为什么大众要采取如此激进的措施呢?实际上,这背后反映了大众所面临的巨大财务挑战。今年一季度,大众虽然营收微增,但营业利润却大幅下滑,只有29亿欧元。整个德国汽车行业也处于低迷状态,其他汽车制造商如保时捷、奥迪也在进行裁员,供应商如博世、采埃孚等也在缩减人员。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更是发出警告,电动化的转型可能会导致18.6万个岗位消失。
对于大众员工来说,虽然自愿离职可以获得最高40万欧元的补偿金,但这意味着他们要重新找工作,未来的道路充满不确定性。而对于留下的员工来说,工资冻结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但至少他们还有一份工作。大众通过削减人力成本,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动化的研发上,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这是大众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因为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不进行转型是不行的。
虽然大众的这些举措看起来有些残酷,但这也是企业为了转型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电动化的竞争异常激烈,大众能否后来居上,还需要看其后续的发展。大众用妥协换来了转型的时机,但未来的道路仍然漫长而充满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