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虾稻池边养虾经验
记者:陈晓萌
在初夏的5月16日,记者来到了老新镇秀河村的虾稻池,看到养殖户夏良锋正在小心翼翼地收地笼。他解开拴在竹竿上的地笼,轻轻提起尼龙网,小龙虾便顺势滑落至另一侧,最后在出口处。每个地笼收获的小龙虾,多的有十来斤,少的也有数斤。
夏良锋告诉记者:“五月是小龙虾上市的高峰期,我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开始在虾稻池中捕捉小龙虾。”尽管工作辛苦,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满足的笑容。谈及今年的收成,他表示:“今年开挖的这个六亩池子虽然遭遇阴雨天气,小龙虾长势不佳,价格也未达到预期,但已经有了万余元的收入。”
谈及养虾经历,夏良锋满怀信心。他从2017年开始养虾,当年9亩虾池便实现了成本回收,并在次年获得了近3万元的纯收入。他表示:“虽然今年市场状况不佳,但我依然对小龙虾产业充满信心。”
在此之前,夏良锋曾种植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收入仅能勉强维持家用。2014年,他看到湘莲种植的高额利润,便决定尝试。承包池塘种植湘莲的他未能预料到价格的大幅下跌。经历失败后,他果断决定将湘莲池改挖成虾池。
“我们现在的小龙虾销售和技术都不成问题。”夏良锋提到,秀河村建立了虾稻共作基地和合作社,有专人提供技术指导,每天均有虾贩前来收购。他并不打算扩大规模,而是专注于精心养殖小龙虾。他认为:“盲目扩大规模可能导致精力分散,影响小龙虾的养殖质量。”
对于未来的打算,夏良锋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小龙虾的价格变化。他还加入了合作社的微信群,拜农技专家为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他表示:“只有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才能在这个行业长久发展。”这位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养殖户,思想活跃、目光长远,立志将养虾之路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