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食欲不振之际,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母亲亲手制作的白凉粉。我的家乡坐落在桂西北的一座小山村,这里田野广袤,溪流蜿蜒,绿树环绕。
每年夏天,母亲会带着我们去山上采摘凉粉果。我总是兴高采烈地背着竹篓走在最前面。凉粉树并不高大,开着紫白色的花朵,结着鸡蛋大小的凉粉果。母亲告诉我们,只有母性的凉粉果才能制作出凉粉。我们对此充满好奇,母亲便耐心解释:“公的凉粉果较小且尖,而母的比较饱满。只有母的果实才能出美味的凉粉。”
从山上回家后,母亲将凉粉果划破,取出里面的褐色凉粉籽,晒在阳光下十天半月。当抓起凉粉籽时,听到发出的“唰唰”声,母亲满意地点头。
制作凉粉时,母亲总是选择清晨,因为清晨较为凉爽。她用洗净的旧蚊帐布,将凉粉籽放入并扎紧口,然后在菜盆里。在母亲的巧手下,透明的粘状凉粉源源不断地流出,很快便装满了菜盆。
家门口有一口井,母亲让我打井水上来浸泡凉粉。她在灶台旁熬制红糖油。香味瞬间弥漫整个厨房,我贪婪地吸着这熟悉的味道,回味着过去的时光。
母亲提醒我检查凉粉是否已成块。透明的凉粉已经凝结成一大块,我迫不及待地准备好小碗。当红糖油冷却后,便可以享用凉粉了。在那个没有冷饮的年代,这碗凉粉是夏天最奢侈的享受。我总会一口气喝掉一碗,母亲则温柔地提醒我不可过量,担心我的肚子受不了。这碗晶莹剔透的凉粉,陪伴我度过了整个少年时代的夏天。
后来,我离开家乡求学,曾在美食书中看到关于凉粉的介绍,知道凉粉籽的学名是“薜荔”,属于野生果品。如今县城大街上也有卖凉粉的小摊,但无论如何尝试,都再找不回母亲做的凉粉的味道。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只能在回忆中品味那碗充满母爱的白凉粉,它依然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消夏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