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人尊称其为“杜工部”或“杜少陵”,出生于唐朝时期的河南省巩义市。他被誉为古代诗歌史上伟大的现实诗人,更有“诗圣”之称,其诗歌被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是古典诗歌中的两座高峰。他心系与,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其大约1400首诗歌被完好保留,影响深远,备受赞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感慨世事变迁,沦亡,城市虽存但已失去往日的繁华。春天的长安城里,草木茂盛,但人烟稀少,呈现出一种荒凉凄惨的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面对、亲人离散的情景,触景生情,感叹时局之艰难。花儿盛开时似乎也在为他流泪,鸟儿鸣叫时让人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安史之乱持续了一个春天,战火连绵不断。此时的家书比万金还要珍贵,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战局的担忧。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焦虑与忧愁,诗人的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无法插上发簪。这一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反叛唐朝。杜甫在听闻消息后,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投奔,途中却被叛军俘虈。杜甫身处沦陷的长安城,目睹了城市的破败与凄凉,深感悲怆,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春望》。
这首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声情并茂。诗人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战时的凄凉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不仅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还展现了他的历史表现力与高超文笔。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命运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思念。一句“家书抵万金”,道尽了他对家人的无尽思念和期盼。这首诗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