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云开发者带你解读Manus——全球首款通用Agent产品的技术分析
近日,AI领域的热门话题非Manus莫属。自上线第一天起,这款来自创业公司Monica的产品就备受瞩目,全球关注度极高。作者参考网络信息和个人的理解,对Manus的技术实现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尝试复刻了一个简单版本,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探讨。
一、什么是Manus?
Manus作为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AI Agent,拥有从规划到执行全流程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它不仅能生成想法,更能独立思考并采取行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通用性和执行能力。据团队介绍,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了超越现有技术水平的成绩。其名字“Manus”在拉丁文中意为“手”,象征着知识不仅存在于思维中,还应能通过行动得以实现。这体现了Agent与AI Bot产品从提供信息到执行任务的本质进阶。
二、Manus的产品设计
输入任务界面设计简洁,与常规的Chat Bot相似,包含一个主要输入框以及模式选择功能。模式分为标准和推理两种,分别对应不同的运行速度和Token消耗。
执行任务过程中,界面会分为两部分。左侧是大模型输出区域,会实时输出话术、执行动作和结论。右侧上方展示了Manus的电脑运行状态,包括调用的命令行、代码、浏览的页面等。这部分设计可以收起,以便不实时展示。右侧下方则显示了任务进度,展示了大模型规划出来的任务步骤,进度会实时更新。
三、技术实现原理分析
结合Manus的实际运行情况、OpenManus的开源代码以及网传的Prompt信息,我对Manus的技术实现原理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其核心技术可能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知识。在此基础上,Manus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实现了对各类任务的自主规划和执行。
四、简单版本复刻
基于网络信息和个人的理解,我尝试复刻了一个简单版本的Manus。虽然无法完全复制其所有功能,但基本实现了部分核心任务。通过这个项目,我对Manus的技术实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